
[fluffy;puffy] 形容毛发、蒿草等物松散开来的样子
形容草、须发、绒毛等松散杂乱。 唐 陆龟蒙 《自怜赋》:“首蓬鬆以半散,支棘瘠而枯疎。” 清 黄景仁 《大雷雨过太湖》诗:“雨声更骤雷更疾,一声恪恪云蓬鬆。” 冰心 《山中杂记》十:“它们的毛羽很蓬松。”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三:“﹝ 萧队长 ﹞重新看了看青草蓬松的坟茔。”
“蓬松”是一个形容词,通常用来描述物体结构松散、不紧密的状态,尤其适用于毛发、草木、绒毛等轻盈或柔软的事物。以下是详细解释:
“蓬松”指物体因质地轻盈或结构松散而呈现出膨胀、柔软的状态。例如,头发、羽毛、云朵或某些织物因空隙较多,会显得松散且体积较大。在《西游记》中曾用“一头红焰发蓬松”形容毛发散乱的样貌。
除了形容实物,也可用于抽象表达。例如“蓬松的心情”比喻轻松、无拘束的状态(需结合具体语境使用)。
总结来看,“蓬松”既是一个描述性词汇,又承载了从古代到现代的语言文化意蕴,适用于文学、日常对话等多种场景。
蓬松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物体柔软而蓬松的样子。通常用来形容羽毛、头发、棉花等松软的物质。拆分部首为⺟(艸)和木,总共有12画。
「蓬」这个字的来源比较模糊,可能与植物的蓬草(一种杂草)有关,也可能与古代云气蓬勃、繁茂的样子有关。 「松」字来源于树木的松树。
在繁体字中,「蓬」字的写法相同。古时候,「蓬」的汉字写法略有不同,一种写法将「蒡」作为「蓬」的代替,蒡字的底部是⺿而不是⺟。此外,「松」字在古代写作「鬆」,字形稍有变化。
例如,我们可以用「蓬松」来描述一朵蓬勃的羽毛、一个蓬松的卷发、或者一颗蓬松的棉花。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他戴着一顶蓬松的帽子。
2. 这个枕头很软,而且蓬松。
3. 大雪过后,整个山顶都被一层蓬松的白雪覆盖。
与「蓬松」有关的组词包括:蓬勃、蓬发、蓬松度、蓬松感。
与「蓬松」意思相近的词语有:松软、松脆、松散。
与「蓬松」意思相反的词语有:紧实、稠密。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