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row the helve after the hatchet;throw good money after bad] 比喻便宜没占到反而遭受了双重损失
三国 时 东吴 孙权 要向 蜀汉 索回 荆州 ,都督 周瑜 定计,将 孙权 妹谎说嫁给 刘备 ,借以把 刘备 骗到 东吴 留作人质,以便索回 荆州 。 刘备 按 诸葛亮 的对策行事,到 东吴 成婚后同夫人逃出 东吴 。 周瑜 带兵追赶,被 诸葛亮 的伏兵打败。此故事见于 元 曲《隔江斗智》第二折,又见于《三国演义》第五五回。后世因以“赔了夫人又折兵”比喻想得利不成,反而遭受双重损失。《照世杯·掘新坑悭鬼成财主》:“这 穆太公 因要寻取儿子回家,不料儿子寻不着,反送落一件日用之物,又送落一件生财之物……説是带累他赔了夫人又折兵。”《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十回:“从此便怀了鬼胎,恐怕媳妇认真做弄手脚,那时候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了。” 刘白羽 《火光照红海洋》:“这件事还不仅说明 艾森豪威尔 和 杜勒斯 ‘赔了夫人又折兵’,而且它证明我们的人的一种无畏的自豪。”
“赔了夫人又折兵”是一个源自《三国演义》的成语,比喻本想占便宜却遭受双重损失。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出处与典故
该成语出自《三国演义》第55回,描述东吴周瑜设计假意将孙权之妹孙尚香嫁给刘备,企图扣留刘备以夺回荆州。结果刘备成功脱身,东吴不仅未达到目的,还损失兵力,故称“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二、释义与用法
三、近反义词与延伸
四、例句参考
提示:该成语典故为小说虚构情节,非真实历史事件。
“赔了夫人又折兵”是一个成语,形容在一次交易或行动中,损失了太多,得不偿失。
拆分部首和笔画:
赔:身部,笔画11
了:亻部,笔画2
夫:大部,笔画4
人:亻部,笔画2
又:又字部,笔画2
折:手部,笔画7
兵:八字部,笔画7
来源:这个成语来源于明代杨守敬的军事著作《揚家大兵法》。书中记载了一位守城的守备将领,为了打乱敌人的计划,他故意抛妻离子,引诱敌人入城,最终使敌人大败亏输。
繁体:赔了夫人又折兵(已经为您提供的成语为繁体字,无需额外提供)
古时候汉字写法:无特殊写法,使用的是传统的繁体字。
例句:
这次生意我真够倒霉的,赔了夫人又折兵。
组词:赔了夫人又折兵(成语)
近义词:得不偿失、蚀本、亏本
反义词:收益丰厚、一本万利、得寸进尺
版子冰夷不是事仓扁柴燎朝宁承袭齿音初初祠主达罗毗荼人达枿搭头德音帝秦斗草敦勉遁贼风火性风舲凤跄愤踊福不盈眦干位公檮蛊荡龟化城鬼影孤筠河右皇虑黄须客徽政降贵纡尊简閲经略客窆克己扣击胯夫连翮梅岑猛鸷末由炮竿偏弃朴金野现象前队琼台鳅鱽耎轮烧空世则赎徒探虎穴朓朒蚊虻巷歌险魄线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