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善言。《诗·邶风·谷风》:“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郑玄 笺:“夫妇之言无相违者,则可与女长相与处至死。”后亦用以对别人言辞的敬称。《魏书·宗钦传》:“足下兼爱为心,每能存顾,养之以风味,惠之以德音。” 唐 韩愈 《高君画赞》:“遗书一张,德音不忘。”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倘能先赐德音,犹所说豫大庆。”
(2).犹德言,指合乎仁德的言语、教令。《国语·楚语上》:“忠信以发之,德音以扬之。”
(3).用以指帝王的诏书。至 唐 宋 ,诏敕之外,别有德音一体,用于施惠宽恤之事,犹言恩诏。 汉 桓宽 《盐铁论·诏圣》:“ 高皇帝 时,天下初定,发德音,行一切之令,权也,非拨乱反正之常也。” 唐 白居易 《杜陵叟》诗:“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尽放今年税。” 宋 曾巩 《英宗实录院申请》:“乞下三司,令自 嘉祐 八年四月至 治平 四年正月八日已前,应虫蝗、水旱、灾伤及德音赦书蠲放税赋,及蠲免欠负,并具实数,供报当院。”《平山冷燕》第十六回:“却又不知向何方流荡,竟无跡迹,以辜朝庭德音。”
(4).指朝廷所定的正统音乐。《礼记·乐记》:“天下大定,然后正六律,和五声,弦歌诗颂,此之谓德音,德音之谓乐。”
(5).好名声。《诗·豳风·狼跋》:“公孙硕肤,德音不瑕。” 朱熹 集传:“德音,犹令闻也。”《诗·小雅·南山有台》:“乐只君子,德音不已。” 晋 葛洪 《<抱朴子外篇>自叙》:“高勋著於盟府,德音被乎管絃。形器虽沉鑠於渊壤,美谈飘颻而日载。” 明 何景明 《古怨诗》之二:“所重在德音,容色安足恃。”
“德音”是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汉语词汇,其含义随语境不同而有所演变,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本义与经典出处
政治与制度含义
道德与声誉层面
音乐领域的特殊含义
近现代用法
鲁迅在书信中使用“德音”表达对他人来信的尊称,延续了古代对言辞敬称的意涵。
总结特点:该词贯穿儒家伦理体系,兼具个人修养、政治制度、文化礼乐三重维度,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其指代。
阿嗜白脉爆米花筚门圭窦博学宏词参考颤抖搜唱门怅然若失驰流椿象慈雨此中三昧呆答孩担差奠雁地母逗号顿觉遏佚泛常分子物理学钩鐮刀惠济浑合兼收并録旌弓九纬蹶蛩匡御宽余亏紊买服钱明白人南府挠勾狞雷牛牛槃薄批患平庸起家青鸳齐勇人称代词人老珠黄融昌身量识鉴石钱诗頴收所送春松纹肃督太老爷胎养谷谈对团窠锦铦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