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蚊虻的意思、蚊虻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蚊虻的解释

亦作“蟁虻”。一种危害牲畜的虫类。以口尖利器刺入牛马等皮肤,使之流血,并产卵其中。亦指蚊子。《后汉书·孔融传》:“性既遟缓,与人无伤,虽出胯下之负, 榆次 之辱,不知贬毁之於己,犹蚊虻之一过也。” 李贤 注:“言蚊虻之暂过,未以为害。”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讥谑》:“ 信安 、 沧 、 景 之间多蚊虻。夏月,牛马皆以泥涂之,不尔多为蚊虻所毙。” 王闿运 《<墨子校注>序》:“遭时彊横,诸凶窃位,怙其势力富厚,儌一朝之幸,逞志纵欲,曾无采听,视匹夫所陈,先王之言,若蟁虻雚雀之过乎前。”《人民文学》1978年第10期:“我要让蚊虻喝光你的血,咬烂你的肉,小崽子!”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蚊虻是汉语中一个复合名词,指代蚊类与虻类两种吸血昆虫的统称。根据权威汉语工具书解释,该词包含以下核心含义:

一、读音与基本释义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标注“蚊虻”读音为wén méng,释义为“蚊子和虻,泛指吸食人畜血液的小飞虫”[来源1]。虻类昆虫体型较蚊更大,常见于《汉语大词典》描述的“牛虻、马虻”等品种,多栖息于湿润草丛或牲畜周围[来源2]。

二、生物学分类特征

《辞海》指出:蚊属双翅目蚊科,虻属双翅目虻科,二者均以刺吸式口器为特征。蚊类触角具环毛,虻类则具宽扁翅脉,这一形态差异被《中国昆虫志》列为分类依据[来源3]。

三、危害与防治

《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记载:蚊虻叮咬可传播疟疾、丝虫病等疾病,宋代《太平圣惠方》已载“蚊虻毒”病症[来源4]。现代防治方法包括《中华卫生杀虫药械》推荐的物理隔离与生物防治结合策略[来源5]。

四、文学意象解析

在文学作品中,蚊虻常喻指微小却具危害性的事物。《诗经·小雅》有“营营青蝇,止于樊”的记载,《庄子·人间世》则以“蚊虻噆肤”比喻世俗烦扰,此类用法在《先秦文学虫类意象研究》中有系统论述[来源6]。

网络扩展解释

“蚊虻”是一个汉语词汇,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解释:

一、基本词义

  1. 词义解析
    • 拼音:wén méng
    • 结构:由“蚊”和“虻”组成,两者均指吸食血液的昆虫。
    • 核心含义:
      • 狭义:指危害牲畜的虫类,如牛虻等,以尖利口器刺入动物皮肤吸血并产卵。
      • 广义:泛指蚊子。

二、古籍例证

  1. 文献记载
    • 《后汉书·孔融传》提到“蚊虻之一过”,比喻微小的伤害。
    • 沈括《梦溪笔谈》记载河北地区蚊虻肆虐,牲畜需用泥浆防护,否则可能致死。

三、现代用法

  1. 引申含义
    • 常用于比喻微小但烦扰的事物,如“耳目之欲接,则败其思;蚊虻之声闻,则挫其精”。
  2. 组词与造句
    • 组词:如“蚊虻过耳”(比喻无关紧要之事)。
    • 例句:“虽受蚊虻之扰,亦不必过于介怀”。

四、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方言用法,可参考、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暗弱无断安身之处白云居藊豆褊迫标译拆白朝府成形持橐挡护登侑底根儿斗室多方百计返答防冬風輕雲淡附义改口沓舌官偪民反寒瓜豪门贵胄坏料狐鸣篝火降魄骄妇加压忌妒急起直追即政旷瘠匡御离数慺慺毛心弄毫墨庞眉皓首片楮偏瘫纤夫峭诋青菜跂蠕日廪三贞妇死责泰和汤它时填总绨衣吐胆倾心违卯威怒为寿伟晔武风侮害无声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