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high official] 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掌管一路或数路军、政事务,职位高于总督
经略洪承畴。(洪承畴,字亨九,南安即今福建省南安县人。崇祯末年任蓟辽总督,与清军战于松山,兵败降清,随多尔衮入关打败李自成,又帮多铎攻打江南,做清军的开路先锋。此时洪承畴任七省经略,驻在南京。)——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经略北来。
(1).经营治理。《左传·昭公七年》:“天子经略,诸侯正封,古之制也。” 杜预 注:“经营天下,略有四海,故曰经略。”《汉书·叙传下》:“自昔 黄 唐 ,经略万国。” 宋 苏轼 《议学校贡举状》:“特愿陛下留意其远者大者,必欲登俊良,黜庸回,总览众才,经略世务。” 梁启超 《灭国新法6*论》:“ 英 人经略 印度 之起点,在千六百三十九年。”
(2).筹划;谋划。《晋书·袁乔传》:“夫经略大事,故非常情所具,智者了於胸心,然后举无遗算耳。”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守门诣闕,献书言计,率多空薄,高自矜夸,无经略之大体,咸粃糠之微事。”《旧唐书·韦顗传》:“性嗜学,尤精阴阳、象纬、经略、风俗之书。”
(3).官名。 南北朝 时曾设经略之职, 唐 初边州置经略使, 宋 置经略安抚使,掌一路民兵之事,皆简称“经略”。 明 及 清 初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职位在总督之上。 民国 初尚有沿置者。《旧唐书·裴矩传》:“ 矩 盛言西域多珍宝及 吐谷浑 可并之状,帝信之,仍委以经略。” 清 李渔 《奈何天·攒羊》:“下官 袁瀅 是也。自从擢举边才,蒙圣恩授以经略之职。” 邹鲁 《护法之役》三:“及 曹 部 吴佩孚 攻破 荆 襄 及 湖南 衡山 等处,乃任 张敬尧 为 湖南 督军, 曹錕 为 四川 、 广东 、 湖南 、 江西 四省经略。”参阅《新唐书·百官志四下》、《宋史·职官志七》。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经略汉语 快速查询。
“经略”一词的含义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综合解析:
一、词义解析
基本含义
指对某一区域或领域进行全面的经营治理,涵盖经济、政治、军事等多维度管理。例如古代将领对战略要地的统筹控制,或现代政府对地方的综合规划。
引申扩展
在文学和现代语境中,可延伸为“筹划谋略”或“宏观战略布局”,如《晋书》中“经略大事”即强调周密谋划。
二、历史官职职能
自南北朝至明清,“经略”作为官职名称,职权逐步演变:
三、出处与演变
四、用法示例
该词兼具“全面治理”的动词属性和“高级官职”的名词属性,历史脉络清晰,现代多用于形容宏观战略规划。
经略(jīng lüè)是一个汉字词语,由“经”和“略”两个部分组成。其中,“经”是指熟悉、掌握的意思,而“略”则是指兵法、策略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笔画: - “经”字的部首是“纟”,共有7画; - “略”字的部首是“田”,共有10画。
来源: “经略”一词最早出现在古代中国的兵法文字中,用来指代统领军队、制定战略计划,以及官员行使地方政权的职务。
繁体: 在繁体中,“经”字的写法与简体相同,而“略”字的写法为「略」。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经”字的写法与现在基本一致,在书写时需要按照指定的字序写; 而“略”字的古代写法为「畧」,字形上有细微差别。
例句: 1. 这位将军懂得经略之道,战胜了强大的敌人。 2. 经略局将会制定一项全新的发展战略。
组词: - 经济: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产、分配、消费以及财富管理等方面的活动。 - 略图:指简略的、概要的图示。 - 统筹:指全面考虑、安排、统一安排。
近义词: 统御、指挥、策划。
反义词: 被统御、被指挥、被策划。
艾酒阿兄笔供钵授采信抄掇超伦轶羣撤根到底穿花凤词宗大局垫隘雕攰迵达洞释抖气独创发命梵山负固不宾负縴负阻不宾鬼工华问会当假果假吏较近竞奋泠落力胜六郎儱侗镂冰雕朽没事村麪塑牧监副披情切磋琢磨怯怯雀鷇少女嫩妇慎罚生虫沈寂神路沈匿石崖束指斯巴达克同盟死棋肚里有仙着孙业慆慢慝人突飞猛进晩景皖派畏涩握沐吐飱闲非闲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