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经略的意思、经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经略的解释

[a high official] 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掌管一路或数路军、政事务,职位高于总督

经略洪承畴。(洪承畴,字亨九,南安即今福建省南安县人。崇祯末年任蓟辽总督,与清军战于松山,兵败降清,随多尔衮入关打败李自成,又帮多铎攻打江南,做清军的开路先锋。此时洪承畴任七省经略,驻在南京。)——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经略北来。

详细解释

(1).经营治理。《左传·昭公七年》:“天子经略,诸侯正封,古之制也。” 杜预 注:“经营天下,略有四海,故曰经略。”《汉书·叙传下》:“自昔 黄 唐 ,经略万国。” 宋 苏轼 《议学校贡举状》:“特愿陛下留意其远者大者,必欲登俊良,黜庸回,总览众才,经略世务。” 梁启超 《灭国新法6*论》:“ 英 人经略 印度 之起点,在千六百三十九年。”

(2).筹划;谋划。《晋书·袁乔传》:“夫经略大事,故非常情所具,智者了於胸心,然后举无遗算耳。”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守门诣闕,献书言计,率多空薄,高自矜夸,无经略之大体,咸粃糠之微事。”《旧唐书·韦顗传》:“性嗜学,尤精阴阳、象纬、经略、风俗之书。”

(3).官名。 南北朝 时曾设经略之职, 唐 初边州置经略使, 宋 置经略安抚使,掌一路民兵之事,皆简称“经略”。 明 及 清 初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职位在总督之上。 民国 初尚有沿置者。《旧唐书·裴矩传》:“ 矩 盛言西域多珍宝及 吐谷浑 可并之状,帝信之,仍委以经略。” 清 李渔 《奈何天·攒羊》:“下官 袁瀅 是也。自从擢举边才,蒙圣恩授以经略之职。” 邹鲁 《护法之役》三:“及 曹 部 吴佩孚 攻破 荆 襄 及 湖南 衡山 等处,乃任 张敬尧 为 湖南 督军, 曹錕 为 四川 、 广东 、 湖南 、 江西 四省经略。”参阅《新唐书·百官志四下》《宋史·职官志七》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经略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经略是汉语中兼具历史深度与现代用法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为“筹划治理”。根据《汉语大词典》解释,“经略”原指“经营与谋略”,后延伸为对重大事务的系统性规划与管理。从词源学分析,“经”本义为织布时的纵线,象征纲领性;“略”则为策略,二者结合体现宏观统筹的思维框架。

在历史语境中,“经略”常见于军事与政治领域。例如《左传·昭公七年》记载“经略诸侯”,指周天子对诸侯国的战略部署。唐代始设“经略使”官职,专司边疆军政要务,《新唐书·职官志》称其职能为“镇抚夷狄,经略边陲”。此用法延续至明清,如明代王守仁曾任“两广经略”,统筹岭南军政。

现代汉语中,“经略”多用于抽象层面的战略规划。《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将其定义为“长远而全面的谋划”,如“经略全球市场”“乡村振兴经略”等表述。该词在学术研究中亦被引申为对复杂系统的深度分析,如经济学论著中“区域经济经略”指代系统性发展策略。

相关词组包括“经略四方”(《三国志》)、“经略海洋”(现代政策术语)等,体现从传统战略到当代治理的语义延续性。

网络扩展解释

“经略”一词的含义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综合解析:

一、词义解析

  1. 基本含义
    指对某一区域或领域进行全面的经营治理,涵盖经济、政治、军事等多维度管理。例如古代将领对战略要地的统筹控制,或现代政府对地方的综合规划。

  2. 引申扩展
    在文学和现代语境中,可延伸为“筹划谋略”或“宏观战略布局”,如《晋书》中“经略大事”即强调周密谋划。

二、历史官职职能
自南北朝至明清,“经略”作为官职名称,职权逐步演变:

三、出处与演变

四、用法示例

该词兼具“全面治理”的动词属性和“高级官职”的名词属性,历史脉络清晰,现代多用于形容宏观战略规划。

别人正在浏览...

兵轮不奈烦不辟斧钺部辖惭荷刺候次鳞倒盆雕彩冻风度揆多罗叶防暴风磴否结赙赐附膻逐腥浮性福泽父族宫閤勾绘古历果皮海洋诃佛駡祖嫁狗逐狗检督践国狡横近道锦鳞缉谐狂草枯冢乐而不厌连类比物练明练文令闻令望民曹闽荒木孙南社内忧外患炮釺起早羣玉山曲照容气桑稼赏心乐事山西省深沈酸骨孙婿王守仁乡会试县解咸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