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耙耧的意思、耙耧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耙耧的解释

用耙子捞取聚拢。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养猪》:“猪性甚便水生之草;耙耬水藻等令近岸;猪则食之,皆肥。” 缪启愉 校释:“ 金 抄作‘把楼’……‘耙’同‘杷’,《要术》一般作‘杷’,‘把’是‘杷’之误。《尔雅·释詁下》:‘楼,聚也。’但《要术》作‘耬’不作‘楼’。”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耙耧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耙”和“耧”两个农具名称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包含以下三个层面:

一、基本词义 指用耙子(碎土农具)和耧车(播种器具)进行耕作的动作组合,表示土地翻整与播种的连贯农事流程。《农具发展史》记载,这种农具联合作业法在华北平原沿用千年,形成“耙平垄沟,耧播籽种”的标准化耕作程序。

二、农具形制 特指元明时期出现的组合式农具,《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具卷》描述其为“铁齿耙与木质耧斗的联动装置”,通过畜力牵引实现碎土、开沟、播种一体化操作,现存明代《王祯农书》插图可佐证其形制特征。

三、方言转义 在晋方言区(山西吕梁、忻州等地),该词衍生出比喻义:① 形容重复琐碎的动作(如反复翻找物品),如“在抽屉里耙耧半天寻不见钥匙”;② 引申为对旧事的反复提及,方志《忻州俗语汇释》收录谚语“往事莫要耙耧,新苗且待浇耧”。

该词在《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编)中标注为“二级传承词汇”,属黄河流域农耕文化活态遗存。当代语用中多保留在农业技术文献与地方戏曲唱词,如蒲剧《汾河湾》唱段“耙耧过三遍,麦苗绿崭崭”仍在使用该表述。

网络扩展解释

“耙耧”一词有两种不同的解释,具体含义需结合发音和语境区分:

一、成语用法(发音:bà lóu)

  1. 基本含义
    形容人的行为粗鲁、无礼,带有批评意味。
  2. 来源与引申
    原指农村中用于耙平谷物的工具,因使用时动作较大、显得粗鲁,故引申为对人的行为评价。
  3. 使用场景
    多用于批评不文明的言行,如:“他待人接物太耙耧,需注意礼节。”

二、农事动作(发音:pá lóu)

  1. 字面含义
    指用耙子捞取、聚拢的动作,常见于农业生产中。
  2. 文献例证
    北魏《齐民要术·养猪》记载:“耙耧水藻等令近岸,猪则食之”,描述用耙子将水草聚拢供猪食用。
  3. 工具关联
    与农具“耙”(碎土工具)和“耧”(播种工具)相关,动作涉及平整土地或处理作物。

别人正在浏览...

扳倒碑阙碧甃补叙肠绝常正成商旦表大有文章戥耗点集雕琢断务多滥葛恶凶凶凡几冯宫孚命负谴富士山抚庥革佃攻排国孝好天良夜河阴鸿丽后凉划不来皇弟欢歌缓心节旌咭咶凈军经生羁栖开场白刻符媿负癞风邻角六扰癃闭六安茶轮广辟强园钤记气色熔今铸古润风风孰知笋乾堂隍天发神谶碑土地神外邸威震天下献捷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