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俸粮的意思、俸粮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俸粮的解释

犹俸米。 明 陈洪谟 《继世纪闻》卷五:“ 正德 以来……各项俸粮约数十万石。”《醒世姻缘传》第十五回:“将出一片忠君报国的心来事奉天子,行得去,便吃他俸粮,行不去,难道家里没有几亩薄地,就便冻饿不成?”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俸粮是中国古代官员俸禄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指朝廷以粮食形式发放给官吏的薪俸。其核心含义可拆解为:

  1. 字义构成

    “俸”专指官吏的薪金,“粮”即粮食。二字结合特指俸禄中的粮食部分,区别于钱币、绢帛等其他形式。古代官员俸禄常以“米粮”为计算单位,如汉代以“石”计量(如二千石),明代正一品官年俸1044石。

  2. 历史形态演变

    • 实物发放:唐以前多直接支付谷物,如汉代俸禄包含粟、麦等。
    • 折色制度:唐宋后逐渐出现货币折算(折色),但粮食仍是基准。明代实行“本色俸”(发米)与“折色俸”(折银)并行,俸粮占比可达七成。
    • 仓储管理:俸粮多从官仓(如京通仓)调拨,清代《户部则例》详细规定发放流程及损耗标准。
  3. 社会与经济意义

    俸粮制度反映古代“以农立国”的经济基础,粮食作为硬通货保障官员生计。其发放额度与官职等级严格挂钩,成为官僚体系运转的重要支撑。明代海瑞任淳安知县时,年俸仅90石米,折银不足20两,侧面印证俸粮的实际价值波动。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1. (定义溯源)
  2. 黄惠贤. 《中国俸禄制度史》.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5. (制度演变分析)
  3. 《明史·食货志》. 中华书局点校本. (明代俸粮比例记载)
  4. 梁方仲. 《明代粮长制度》.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 (基层俸粮案例)

网络扩展解释

“俸粮”是中国古代官员俸禄的一部分,特指以粮食形式发放的薪俸。以下为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俸粮”即“俸米”,指古代官员按职位等级获得的粮食形式俸禄。该词由“俸”(官员薪金)和“粮”(粮食)组合而成,常见于明清文献。

  2. 历史背景
    明代史料如陈洪谟《继世纪闻》记载,正德年间“各项俸粮约数十万石”,表明俸粮是财政支出的重要部分。清代小说《醒世姻缘传》中提及官员“吃俸粮”与职务履职相关联,说明其发放可能受考核影响。

  3. 与其他俸禄形式的区别
    俸粮属于实物俸禄,不同于货币形式的“俸银”或土地收益的“职田”。这种形式在粮食为主要流通物资的古代社会更具稳定性。

  4. 现代适用性
    该词汇已不再用于现代薪酬体系,仅作为历史术语出现在古籍研究中。

别人正在浏览...

便烦惨慽唱春调伧楚称家之有无辞费大临大庙黨義典综豆华水斗夥端简妒花女多忌讽念風情月意风亭锋烟葛根汞砂冠士国庆日国望顾指浩特荷裳黑古隆咚画藳护心栏夹缝姣好夹细击搏才金钥久已砺山带河栗玉砚龙顔凤姿眇岁蜜草弭难靡所底止暖景平吉黥军秋晦若英剩味使轺水晶灯笼术艺跳追委曲求全无可置疑污濊狎游袭故蹈常膝馒头西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