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鼻斲的意思、鼻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鼻斲的解释

削除鼻端之垩。事见《庄子·徐无鬼》。 宋 苏轼 《众妙堂记》:“庖丁之理解, 郢 人之鼻斲,信矣。”参见“ 鼻堊挥斤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鼻斲是汉语中的一个古语词,具体释义如下:

基本释义

鼻斲(bí zhuó)指古代一种用于翻土的农具,形似今之铁锹或锄头,主要用于刨挖、碎土等农事操作。其名称中的“鼻”可能指器物前端用于插入土中的尖锐部分,“斲”则强调其砍削、挖掘的功能特征。《康熙字典》引《玉篇》释“斲”为“斫也”,即砍削工具,与农具用途相符。

功能与形制

据《王祯农书·农器图谱》记载,鼻斲为铁制刃具,装有木柄,刃部扁平锋利,便于深翻土壤。其形制与“镢”“锸”类似,但刃口更窄,适合小范围深耕或开沟。元代农书《农桑辑要》亦提及此类工具在整地中的使用。

词源考据

“鼻斲”属复合词,其中“斲”本义为砍削(《说文解字》:“斲,斫也”),引申为挖掘工具;“鼻”可能借指器物前端的凸起或刃尖,类比动物鼻部的突出特征。类似构词如“斧鼻”(斧刃)、“针鼻”(针眼)。该词多见于宋元农书,明清后逐渐被“镢”“锹”等名称取代。


参考资料

  1. 《康熙字典》(戌集下·斤部)释“斲”为砍斫工具,关联农具用途。
  2. 《王祯农书·农器图谱》 描述农具形制,载有类似鼻斲的掘土器具。
  3. 《周礼·考工记》 提及“车人为耒”,反映古代农具设计传统。
  4. 《农桑辑要》(元代司农司编)记录农事工具的实际应用。

(注:古籍原文需查阅中华书局或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暂不提供电子链接以确保来源权威性。)

网络扩展解释

“鼻斲”可能是“鼻鼽”或“鼻衂”的误写。以下是这两个术语的解释:


1.鼻鼽(过敏性鼻炎)

定义:中医称过敏性鼻炎为“鼻鼽”,西医对应为过敏性鼻炎,主要表现为突发性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等症状,常因接触花粉、尘螨等过敏原诱发。
症状特点:


2.鼻衂(鼻出血)

定义:即“鼻衄”,指鼻腔出血,多因肺胃肝火旺盛或气血虚弱导致。
常见原因:


可能混淆的原因:

若需更具体的诊断或治疗建议,建议咨询专业医生。

别人正在浏览...

傲达逼附才贯二酉陈寿春山褚师当上达乡断弦再续笃论高言法套风闪副经理夫力干枝关碍贵璞国威函开横噬合心画眉举案讲閲角髻急溜吉莫鞾井臼泾渭禁户稷下军中无戏言狂瘈劳动纪律辽天翮聋灶马贩子麦酒买售梦中説梦弥蔓民快弭头暖忽忽沛中歌瓶罂清秋倾泄穹闾齐巧气象台区囿伤克水光接天嗣岁透视缩影团结一致猥役遐济先意嚣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