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怀羞的意思、怀羞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怀羞的解释

心怀羞愧;感到耻辱。 唐 赵嘏 《下第》诗:“南谿抱瓮客,失意自怀羞。” 清 郑燮 《潍县署中与舍弟第五书》:“近日写字作画,满街都是名士,岂不令 诸葛 怀羞,高人齿冷?”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怀羞(huái xiū)是汉语中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心中感到羞愧或耻辱。以下从权威词典与语言学角度分层解析:


一、基础释义

  1. 羞愧于心

    指因过失、失礼或道德缺失而产生内在的羞耻感。

    例:行事不端,怀羞难释。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4693页。

  2. 含辱忍耻

    强调承受外界压力或批评时内心的屈辱感,常见于文言语境。

    例:怀羞忍诟,以求生存。

    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华书局,2005年,第182页。


二、构词与语义演变


三、近义辨析

词汇 侧重差异 用例场景
怀羞 强调内在持续性的羞惭 道德自省、人格反思
羞愧 即时性的羞耻与不安 当场失误、社交失态
耻辱 外界施加的侮辱性评价 名誉受损、公开受辱

四、文化语境中的使用

  1. 儒家伦理影响

    与“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相呼应,体现传统道德中对羞耻心的重视。

    来源:《中国文化关键词》,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第211页。

  2. 文学修辞手法

    古典诗词中常以“怀羞”强化人物心理矛盾,如杜甫《佳人》“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隐含弃妇之怀羞。


五、现代使用建议

该词多用于书面语,尤适道德论述、历史叙事或文学创作,日常口语中多用“羞愧”“不好意思”等替代。

注:以上释义综合《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古代汉语词典》等权威辞书,并参考汉字源流研究。因古籍文献无直接网络链接,来源标注纸质出版物以符合学术规范。

网络扩展解释

“怀羞”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综合解释:

1.基本含义

指因自身言行或处境不当而产生羞愧、耻辱的心理状态,强调内心因道德或社会评价而感受到的不安与难堪。例如清代郑燮曾用此词讽刺当时名士泛滥的现象,称其“令诸葛怀羞,高人齿冷”。

2.出处与例句

3.使用场景

多用于描述因过错、失败或违背道德准则而产生的心理状态。例如考试失利后的自责、行为不当引发的内心愧疚等。

4.近义词与情感色彩

近义词包括“羞愧”“耻辱”,但“怀羞”更侧重内在情感的持续性,而非短暂的外在表现。其情感色彩偏古典,现代口语中使用较少,常见于文学或书面表达。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诗文背景或历史用例,可参考《下第》全诗或郑燮《潍县署中与舍弟第五书》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谙熟澳大利亚犇竞波波惨闇惨悴澄廓侈傲垂耳蹙沸大羹打杂登敍递籍东床断崖式二郑锋毫丰贱凫飞耕槃寡见鲜闻过经过脉果如其言呵奬横行直撞红铜欢荣互插虺蹊虎跑泉健饭解袂阶衔进力阃幄凌波池码碯秘箓幕庭耙子剽裂平法蒨巧栖伏情致穷极思变忍饥挨饿若有所失扫括少儿豕折松茂竹苞泰远停缀土窖讬蒙袜船陷身囹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