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儋受一石,故称儋石。用以计量谷物。儋,石罂。一说一石为石,二石为儋,谓一人所担。 晋 傅玄 《傅子》卷四:“每所居姻亲、知旧、邻里有困穷者,家储虽不盈儋石,必分以赡救之。”《魏书·元澄传》:“居无一椽之室,家闕儋石之粮。”参阅 明 方以智 《通雅·算数》。
(2).借指少量米粟。《史记·淮阴侯列传》:“夫随廝养之役者,失万乘之权;守儋石之禄者,闕卿相之位。” 晋 皇甫謐 《高士传·严遵》:“吾有万金,子无儋石,乃云有餘,不亦谬乎?” 宋 张榘 《金缕曲·次韵拙逸刘直孺见寄言志》:“儋石空无君家事,百万付之一掷。渐养就摶风鹏翼。”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五五章二:“他常以卖画为生,题画诗也有绝为佳妙的。筑室 桃花坞 中,读书灌园,家无儋石,而客常满坐。”
“儋石”是汉语中具有历史属性的容量计量单位,其含义可从字义、演变、文献三方面解析。
一、字义溯源
“儋”通“担”,《说文解字》释为“儋,何也”,段玉裁注“儋即今之担字”,本义指肩挑物品的容器。“石”为古代容量单位,《汉书·律历志》载“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一石约合今27市斤。二者组合后,“儋石”指代可担挑的容量,相当于一石之量。
二、计量演变
该词在汉代文献中频繁出现,如《史记·货殖列传》载“浆千儋”,裴骃集解引徐广曰“儋,石罂”,指陶制储粮容器。唐代颜师古注《汉书》时明确“儋石,谓一石之储”,宋代《广韵》将“儋”注为“都滥切”,与“担”同音异形,印证其作为民间常用计量单位的延续性。
三、文献引申
在古典文学中,“儋石”常喻微薄之物。《史记·淮阴侯列传》“守儋石之禄者,阙卿相之位”,以儋石形容低级官吏的俸禄;《盐铁论·散不足》“百姓无斗筲之储,官衙积儋石之粟”,则通过对比手法强化其指代少量储粮的语用特征。这种用法在《后汉书》《晋书》等史籍中形成固定修辞范式。
注:文献标注依据中华书局《古代汉语词典》(2014版)、商务印书馆《汉语大词典》(2020修订版)等权威辞书释义系统。
“儋石”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综合解释:
容量单位
儋石最初指谷物计量单位,存在两种说法:
引申含义
借指少量粮食,常用于形容家境贫寒。例如:
如需更完整释义,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通雅·算数》。
百舌子北宫婴儿参和尘烟赤斤欻拉从行翠辂翠帐打搀大割稻泽烦倦风带骭疡贯金哈剌契丹好惹鸿案鹿车浑灏货赂公行蹇躄奸吏瞯然奸侠监修脚丫朝天解手击破巨识狂蔽狂章笼毂漏风论及马草蜜饼谋士女郭女黄冠扑咚咚普荐铺锦牵鈎穹窿呿陀瑞芝赏静商商衰冕松麝圢圢铜斤铁肋铜圆通治推士頽阘瓦窰斜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