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罢士的意思、罢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罢士的解释

(1).无行的男子。《国语·齐语》:“罢士无伍。” 韦昭 注:“罢,病也。无行曰罢。”《荀子·王霸》:“无国而不有贤士,无国而不有罢士。”

(2).疲弱的士兵。《新唐书·马存亮传》:“军所籍凡十餘万, 存亮 料柬尤精,伍无罢士,部无冗员。”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罢士"是古汉语中较为少见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字源与典籍用例两个层面解析:

一、分字释义 "罢"在《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中有多重含义,本处取"停止、废弃"之义,如《论语·子罕》"欲罢不能"即用此解;"士"指具有特定身份或才能的人,据《说文解字注》(段玉裁注)释为"事也",即能任事之人。

二、整体释义 该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司救》:"掌万民之邪恶过失而诛让之,以礼防禁而救之……耻诸嘉石,役诸司空。"东汉郑玄注云:"罢士,谓恶人不从化,为百姓所患苦,而未入五刑者。"此处特指行为不端但尚未触犯重刑之人,需通过劳役教化进行惩戒。

三、用法特征 作为历史词汇,其使用具有三个特性:①专指性:多用于古代律法语境,与"罢民"构成近义词组;②贬义色彩:强调道德缺失或行为失范;③时代局限:主要出现在先秦至汉代的文献中,后世典籍罕见使用。该词在《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整理本)等经典注疏中可见详细阐释。

四、现代认知 现代汉语已不作为独立词汇使用,但在研究古代法律制度、社会管理时仍具学术价值。当代《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5版)将其归入"冷僻历史词汇"条目,建议参照《中国古代法律辞典》(中华书局)等专业工具书深化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罢士”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历史文献和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两种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无行的男子(品德不佳之士)
    指品行不端、缺乏德行的人,与“贤士”相对。

    • 出处:
      《国语·齐语》提到“罢士无伍”,韦昭注“无行曰罢”;《荀子·王霸》也强调“无国而不有罢士”。
    • 核心含义:强调道德层面的缺陷,常用于古代对士人德行的评判。
  2. 疲弱的士兵
    指体力或战斗力不足的士兵。

    • 出处:
      《新唐书·马存亮传》记载“伍无罢士”,描述军队中士兵经过严格筛选后无疲弱者的状态。

二、读音与用字

三、应用与延伸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国语》《荀子》等原始文献,或参考《汉语大词典》相关条目。

别人正在浏览...

辩女别集鄙邑骖鸾创业板纯纯雌蜺电掣彫落地罗地勤度索君辅檠工会垢面关禁观自在过信吭嗌寒茭酣艳花把戏黄台瓜辞忽忽践踩矫强激宕静算尻脽阬埳眍兜连帅陵母伏剑鸾猪穆远搒决偏孤片云遮顶皮灯球清舒颯拉沙海仕宦嵩邙嵩丘诵绎素商天雠天公玉戏庭除涕泗交下外汇魏魏伪意文法吏文籍相护象寄校刻新仇旧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