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士的意思、罢士的详细解释
罢士的解释
(1).无行的男子。《国语·齐语》:“罢士无伍。” 韦昭 注:“罢,病也。无行曰罢。”《荀子·王霸》:“无国而不有贤士,无国而不有罢士。”
(2).疲弱的士兵。《新唐书·马存亮传》:“军所籍凡十餘万, 存亮 料柬尤精,伍无罢士,部无冗员。”
词语分解
- 罢的解释 罢 (罷) à 停,歇:罢休。罢工。罢课。罢市。罢论(打消了打算)。罢笔(停止写作)。 免去,解除:罢免。罢官。罢职。罢黜。 完了,毕:吃罢饭。 罢 (罷) 同“吧”。 罢 (罷) í 古同“疲”
- 士的解释 士 ì 古代统治阶级中次于卿大夫的一个阶层:士族。士大夫。 旧时指读书人:士子。士民。学士。 未婚的男子,泛指男子:士女。 对人的美称:志士。烈士。女士。 军衔的一级,在尉以下;亦泛指军人;上士。士兵
网络扩展解释
“罢士”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历史文献和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两种解释:
一、基本释义
-
无行的男子(品德不佳之士)
指品行不端、缺乏德行的人,与“贤士”相对。
- 出处:
《国语·齐语》提到“罢士无伍”,韦昭注“无行曰罢”;《荀子·王霸》也强调“无国而不有罢士”。
- 核心含义:强调道德层面的缺陷,常用于古代对士人德行的评判。
-
疲弱的士兵
指体力或战斗力不足的士兵。
- 出处:
《新唐书·马存亮传》记载“伍无罢士”,描述军队中士兵经过严格筛选后无疲弱者的状态。
二、读音与用字
- 读音争议:
“罢”在此词中通“疲”,读作pí(如、6、7),但部分现代词典标注为bà(如、5)。建议根据语境选择,古典文献中更倾向“pí”。
- 字形演变:
“罢”为通假字,本字为“疲”,体现古汉语中文字假借现象。
三、应用与延伸
- 古代文献中多用于对比“贤士”,反映社会对德行的重视(如《荀子》的对比论述)。
- 军事语境下,强调军队管理的严格性(如《新唐书》案例)。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国语》《荀子》等原始文献,或参考《汉语大词典》相关条目。
网络扩展解释二
《罢士》一词的意思是指解职或免职,即被撤销官职或工作职位。该词的拆分部首为罢和士,其中罢是常用的动态意义字,士则代表人或官员。《罢士》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的演变过程。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罢的写法是罒加寸,寸表示部分,罒表示收起来或囚禁。士的写法是一人站立的形状。这种写法表达了解职、免职的含义。
以下是《罢士》一词的例句:
1. 领导决定罢去他的职务。
2. 经过调查,公司决定罢免该员工。
3. 由于违反规定,他被罢为队长。
一些与《罢士》相关的组词包括罢免、罢工、罢课等。近义词可以有解职、撤职,以及免去等。反义词则可以是任命、委任等。
希望以上信息对你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爱鹤失众阿扑巴尔扎克襃励蹦走变怪变颜变色痹顽襜帷乘龙诚心实意抽丝等比迩狭烦憺放任方准风光好扶帮甘液諕杀佪翔荒疏灰顶回轮会胜奸计拣口儿济渡岌岌京坊伎巧六体栗子緑林豪杰买取脑学女宫牵曳倾偾侵蔑起升却霜剩到折辱赦书示贬于褒使鬼钱师说受冷帅首树根耸羡汤罗淘析瓦珑兀良五星三详案销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