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邑的意思、鄙邑的详细解释
鄙邑的解释
边城。《左传·昭公十六年》:“吾且为鄙邑,则失位矣。” 三国 魏 阮籍 《东平赋》:“是以其州閭鄙邑,莫言或非,殪情戾虑,以殖厥资。”
词语分解
- 鄙的解释 鄙 ǐ 中国周代地方组织单位之一,五百家为一鄙:鄙师(古官名,周制每县五鄙,“鄙师”掌其鄙之政令祭祀)。 郊野之处,边远的地方:边鄙。 粗俗:鄙陋。鄙俗。鄙夫。鄙近(庸俗浅近)。 轻蔑,看不起:鄙视。
- 邑的解释 邑 ì 城市,都城:城邑。都邑。 旧指县:邑人(同乡的人)。邑庠(明清时称县学)。邑宰。 古代诸侯分给大夫的封地:采邑。 古同“悒”,愁闷不安。 笔画数:; 部首:邑;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鄙邑”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分析综合理解:
一、基本释义
“鄙邑”指边城或边境城镇,常用于描述远离中心区域的偏远地区。该词由“鄙”和“邑”组成:
- 鄙:原指周代五百户的行政单位(《周礼》),后引申为边远、粗俗之意;
- 邑:指城镇或封地。
二、文献例证
-
《左传·昭公十六年》
“吾且为鄙邑,则失位矣。”
此句表明若将某地视为边城,则可能失去原有地位,反映“鄙邑”的偏远属性。
-
阮籍《东平赋》
“是以其州閭鄙邑,莫言或非。”
描述边城地区民风质朴,进一步印证其地理与文化特征。
三、词义演变
“鄙”在古汉语中逐渐从行政单位演变为表达“边境”或“粗俗”的语义(如“边鄙”“卑鄙”),而“鄙邑”则保留了其地理意义上的“边城”含义。
四、使用场景
多用于古代文献中,形容政治、经济或文化上处于边缘地带的城镇,常带有谦称或描述性的语境。例如,诸侯国可能以“鄙邑”自称以示谦逊。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左传》及魏晋时期文学作品。
网络扩展解释二
鄙邑这个词的意思是指一个小而偏远的村庄或城市。它由两个部首组成:鄙(郵部聲符號161.1,意爲輕視、小看)和邑(辵部聲符號163.3,意爲村庄)。鄙的部首是阝(邑的上部),邑的部首是辵(为足部部首),这两个部首组合起来,正好描述了一个小而不被重视的地方。《鄙邑》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描述偏远地区的文化与生活。
在繁体字中,鄙邑的写法和简体字一样。
古代汉字中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通常是用相同的部首组合,如鄙的古代写法可能是辟或韦,邑的古代写法可能是⻏或⻍。这些写法虽然有所差异,但传达的意思与现代写法相似。
下面是一些关于鄙邑的例句:
1. 他生活在一个鄙邑,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存在。
2. 这个鄙邑的文化传统非常丰富,但鲜有人关注。
其他与鄙邑相关的词汇包括:
1. 鄙视:对某人或某地表现出不屑和轻蔑的态度。
2. 偏远:指离大城市较远或交通不便的地方。
3. 繁华:指热闹繁忙、商业繁荣的地方。
希望以上内容对你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庵摩罗百分制版部勃然大怒不惠不小可采办唱诺丞郎程序控制畜义大诰大姒鼎业遌顔发面讽经風霆分痛衮叠蛊杀豪桀慧骨濩略缣素鉴选教肄今曏机辟峻介匡继冷牕冻壁流美栌栱鲁禽面壁末末了拿不住飘垡强劲乞盟青氐气纬权宜趣事忍泪桑域四聪四格缩简瘫缓瓦解冰泮倭子无全下颔鲜意宵牀小饮霞巘瑕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