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沙海的意思、沙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沙海的解释

(1).指大沙漠。《魏书·萧衍传》:“沙海荒忽之外,瀚漠羈縻之表,方志所不传,荒经所不缀。” 清 高述明 《人日塞外马上口占》:“綵花剪细风光旧,沙海云开气象新。”《人民日报》1974.12.4:“一九四九年, 长城 脚下的 榆林城 解放了。可是,这座塞上名城已经成为陷在沙海中的‘孤岛’,海浪似的沙丘从四面八方一直涌到城下。”

(2).古地名。在今 河南省 开封市 境内。《战国策·东周策》“夫 梁 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 暉臺 之下、 少海 之上” 元 吴师道 补注:“‘少’当作‘沙’。《九域图》, 开封 有 沙海 ,引此。” 唐 孟浩然 《和张二自穰县还途中遇雪》:“风吹 沙海 雪,渐作 柳园 春。”参阅 明 杨慎 《升庵诗话·沙海》。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沙海”是汉语中具有多层含义的复合词,其核心释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1. 基本释义

    指由连绵沙丘构成的广袤荒漠景观。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定义,“沙海”形容“像海洋一样无边无际的沙漠”,强调沙域面积辽阔、地形起伏如浪的特性。此释义常见于地理描述,例如“塔克拉玛干沙海”。

  2. 地理学术语

    在地理学中,“沙海”特指沙丘覆盖面积超过20%的荒漠区域,与岩石荒漠(戈壁)形成对比。《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卷》记载,此类地貌需具备“沙源稳定、风力作用显著”等自然条件,典型代表包括非洲撒哈拉沙漠的埃尔格·谢比沙海。

  3. 文学意象

    古代诗词常以“沙海”比喻艰险困境或苍茫意境。唐代岑参《走马川行》中“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即以沙海烘托边塞肃杀之气(《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4. 现代扩展用法

    当代语境下,“沙海”可引申为“充满未知挑战的领域”。例如生态研究文献中,将荒漠化治理称为“征服沙海”,突出其复杂性与艰巨性(《生态学报》2020年专题)。

网络扩展解释

“沙海”一词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1.基本含义:广阔的沙漠

指广袤无垠的沙漠或沙地,形容其如海洋般浩瀚无边。这一用法常见于文学或地理描述。例如:

2.古地名:今河南开封境内

历史上“沙海”曾是开封一带的地名,见于《战国策》《魏书》等古籍。例如:

3.现代引用:影视作品《沙海》

该词还作为2018年电视剧《沙海》的标题,讲述现代探险故事,但与原词义无直接关联。


提示:如需更详细的地理变迁或文学作品引用,可参考《魏书》《战国策》等古籍(来源综合、5、6)。

别人正在浏览...

黯红百般不日不月茶课倡饮朝行撤动诚愿刺芒大请大受典明杜根对景挂画凡火负官戆朴勾讫过迹滑爽湖光山色绞结机静金铜仙人口燥唇乾狂妄懒妇鱼狼顾麕惊灵帝陵蔑令母碌碡马口冒犯明月明真耐看僻戾青贮启佑缺谬散鼓生吞诗学失正书斋踏坏抬头纹探候逃会天定天网烣恢,疏而不漏通析头筹嗢噱维纶伪真卧薪尝胆乌老香匳向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