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庞中间深凹的样子。《水浒传》第十五回:“ 吴用 叫一声道:‘二哥在家么?’只见一个人从里面走出来,生得如何,但见:瞘兜脸两眉竪起,略绰口四面连拳。”
“眍兜”是一个汉语词汇,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释其含义及用法:
1. 词义解析
2. 语用特征
3. 扩展说明
使用建议:在文学创作或解析古典文本时遇到该词,可参考《水浒传》例证,或查阅《汉典》等权威辞书以获取准确释义。若用于日常交流,建议结合具体语境补充说明,避免歧义。
《眍兜》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的意思是指兜帽子或者盖在头上的帽子。在古代常用于形容战士或者巫师所穿的特殊帽子。
汉字《眍兜》由左右两个部首组成。左边的部首为「目」(mù),表示与眼睛相关的事物;右边的部首为「受」(shòu),表示动作和感受。
这个汉字一共有11个笔画,分别是3横、1竖、2撇、5捺。
《眍兜》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萧子云集》一书中,原本用于形容一种特殊的帽子。后来,这个词逐渐被演变成指代兜帽子的一种说法。
在繁体字中,《眍兜》的写法为「窆兜」。
在古代,汉字有不同的写法,因此《眍兜》也有古时候的写法,如: 1. 眍:目字旁加冖 2. 兜:冖字包围窝字。
1. 兵壮怪丑,冠着一顶紫色的眍兜。 2. 这位巫师头戴着一顶长长的眍兜。
与《眍兜》相关的词语有:
1. 眼兜(yǎn dōu):盖在眼睛上的帽子。
2. 盖兜(gài dōu):戴在头上的帽子。
3. 帽兜(mào dōu):一种带有兜帽的帽子。
《眍兜》的近义词是头巾、帽子等,表示戴在头上的遮挡物。反义词可以是无帽子、裸头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