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逆心的意思、逆心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逆心的解释

[unfavourable] 不合心意

她遇着逆心的事,总要抹几滴眼泪

详细解释

(1).叛逆之心。《汉书·五行志上》:“时夫人有淫行,挟逆心。”《南史·梁宗室传论》:“ 正德 秽行早显,逆心夙构。”《宋史·余玠传》:“况 夔 无 吴氏 之功,而有 曦 之逆心。”

(2).不合心意。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臣诚数以损声色,灭淫乐,奇説怪论,尽言竭忠,以犯大王,逆心咈耳,必以获罪。” 清 蒲松龄 《拟台省箴》:“乾惕弥深,言逆心而必受;泰交愈下,善在野而必旌。”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逆心是一个汉语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字源与语义演变两个维度解析:

一、本义溯源 "逆"在《说文解字》中释为"迎也",本指方向相反的迎接动作,后引申出违背、不顺从的抽象含义,如《孟子·离娄下》"顺天者存,逆天者亡"。"心"在甲骨文中象心脏轮廓,引申指思想意志,《礼记·大学》谓"心正而后身修"。二字组合后,"逆心"在《汉语大词典》中定义为"违背本心的行为或状态",特指在伦理抉择中被迫作出与真实意愿相悖的决定。

二、语义分层

  1. 行为层面:指违背主观意志的具体行动,如明代吕坤《呻吟语》"逆心之事万勿为,顺心之事三思行",强调对非自愿行为的道德约束。
  2. 心理层面:表达被迫妥协的心理困境,清代王夫之《读通鉴论》有"逆心而存义,君子之难也",揭示主体在道义与私欲冲突中的精神挣扎。

三、语用特征 该词多出现于伦理哲学语境,如《朱子语类》卷十三"逆心守礼,方见真功夫",现代汉语中常见于儒学典籍研究领域。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特别标注其常用于"描述士大夫阶层在忠孝冲突时的心理状态"。

网络扩展解释

“逆心”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nì xīn,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1. 叛逆之心
    指对权威、规则或传统的不顺从或反叛心理。例如《汉书·五行志上》提到“时夫人有淫行,挟逆心”,《宋史·余玠传》中也有“况夔无吴氏之功,而有曦之逆心”的表述。这一含义多用于描述历史或文学语境中的反叛态度。

  2. 不合心意
    指事物或行为不符合个人的期望或意愿。例如:“她遇着逆心的事,总要抹几滴眼泪”(例句)。现代用法中更偏向这一层含义,与反义词“顺心”形成对比。

补充说明:

如需更完整的释义或古籍出处,可参考沪江在线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阿罗草茆倡园承命出疆寸草衔结带钢电赴定植短句恩官防腐剂斐韡戆闇高飞远走公赋怪力乱神官绢官券浩漭喝醉,喝醉酒红活蹇涩搅局届路经历静谈急三火四恇弱谋事逆遁泥娃娃轻渺亲校乞遗跧居群动热饭戎仆乳臭儿散聚时陋室妹食甚视下如伤倏瞬鼠尾赎刑四律五论宿度夙分酥油草同异酴醾外洋輐断微辞微漠相推小日月庄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