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公赋的意思、公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公赋的解释

官府的赋税。《汉书·王嘉传》:“今 贤 散公赋以施私惠,一家至受千金。”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上》:“其孤寡贫穷,令宗人相赡之……以穀代公赋多少有次。行之期月,里无盗窃者。”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公赋是汉语复合词,由“公”与“赋”组合而成,需分义项解析其内涵:


一、核心含义:国家征收的税赋

指古代由国家统一征收的田赋、徭役等财政收入。

权威解析:

《汉书·食货志》载:“公赋既入,而私养足矣”,指国家税赋征缴后,官府方能维持运转。此义项强调税收的公共属性与强制性,区别于私人财富。

来源:班固《汉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二、引申含义:公开诵读的文体

特指古代公开场合诵读的韵文或政论文章。

权威解析:

汉代“赋”为盛行文体,如《两都赋》常在宫廷宣读,称“公赋”。此用法突显文本的正式性与传播的公开性。

来源: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三、特殊用法:公田赋税

专指周代“井田制”中耕作者为公田缴纳的实物税。

权威解析:

《孟子·滕文公上》云:“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朱熹注“公事”即“公赋之役”,指庶民须优先完成公田劳作。

来源: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


词源演变

“公”取“国家、集体”之义(《说文解字》:“公,平分也”),“赋”本义为“征收”(《周礼》:“以九赋敛财贿”)。二者结合后,从经济术语扩展至文化领域,反映古代政经制度与文学形式的交融。

注:现代汉语中“公赋”已罕用,多见于研究文献。如需深度考据,建议查阅《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第2卷第3页相关词条。

网络扩展解释

“公赋”是古代汉语中的词汇,其核心含义为官府的赋税,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二、详细释义

  1. 赋税性质
    公赋是官府通过法令强制征收的财物,如田赋、人头税等,用于维持国家运转和公共事务开支。

  2. 历史记载

    • 《汉书·王嘉传》提到“今贤散公赋以施私惠”,指官员挪用官府赋税谋取私利。
    • 晋代袁宏《后汉纪》中“以穀代公赋”,说明公赋可用粮食等实物缴纳。

三、使用场景


四、补充说明

需注意,“赋”在古代亦可指文体(如汉赋),但“公赋”中仅取“税收”之意,需结合语境区分。

如需进一步考证古籍原文,可参考《汉书》《后汉纪》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贬顔宾远蔡襄宸轩川馆串讲楚卞道德科学蹬跶蹬踏分泌负摙负襁斧釿公乘攻心鹳骨腮寡瘦孤孩归旅函邀画地为狱驾服脚价焦烁矫语疾妒计然之策峻阀苛缛口信凉殿落落大方马阑媚景妙华明天历母弟跑味喷嘴儿签河亲骨肉清闲自在奢广生梗石图霜竹四时节蒐裒随声附和谈薮滔漫题额退如山移微歌惟妙惟肖嗡鼻头诬控相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