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宿度的意思、宿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宿度的解释

天空中标志星宿位置的度数。周天共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之一。二十八宿各占若干度。《素问·离合真邪论》:“夫圣人之起度数,必应於天地。故天有宿度,地有经水,人有经脉。”《宋书·律历志中》:“至 元和 二年,《太初》失天益远,宿度相觉浸多,候者皆知日宿差五度,冬至之日在斗二十一度,晦朔弦望,先天一日。”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天地生植·宿度》:“ 王子年 《拾遗记》:‘ 庖牺 视五星之文,分野之度。’《史记·历书》曰:‘ 黄帝 名察度验。’ 臣瓚 谓:题名宿度,候察进退三辰之度、吉凶之验也。”参阅《广雅·释天》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宿度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与历法体系中的核心概念,指将天球赤道带划分为若干区域,并标注其对应的星宿位置及度数。该词由“宿”(星宿)和“度”(计量单位)组成,最早可追溯至战国时期形成的二十八宿体系,用于观测日月五星的运行轨迹。其具体内涵可从三方面解析:

一、天文坐标系统

宿度以二十八宿为基础,将周天划分为365.25度(对应地球公转周期),每宿占特定度数。例如《汉书·律历志》记载“角十二度,亢九度”,即以角宿为起点分配度数。这一体系为古代制定历法、推算节气提供了空间基准。

二、历法计量依据

宿度与二十四节气结合,形成“赤道坐标系”。唐代《大衍历》通过测量太阳在宿度间的移动确定冬至点,并校准回归年长度,误差仅26秒。元代郭守敬改进为“黄赤宿度转换法”,将测量精度提升至0.1度以内。

三、文化象征意义

宿度被赋予哲学内涵,《史记·天官书》以“天则有列宿,地则有州域”诠释天人对应关系。明清时期衍生的“宿度吉凶说”进一步融入风水择日等民俗实践,如《协纪辨方书》记载房宿四度“宜修造”等禁忌。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2. 中国天文学史大系(科学出版社)
  3. 钦定四库全书·术数类(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本)

网络扩展解释

“宿度”是古代天文学术语,指天空中标志星宿位置的度数。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宿度表示星宿在天球上的坐标位置,主要用于划分周天(即整个天球圆周)。根据记载,周天被分为365.25度,对应一年的天数。二十八宿(古代星群分组)各自占据若干度数,用于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轨迹。

  2. 古籍记载与来源

    • 《素问·离合真邪论》中提到:“天有宿度,地有经水,人有经脉”,将宿度与地理、人体经脉相类比,体现古代“天人相应”观念。
    • 《宋书·律历志》记载了宿度在历法测算中的应用,如通过观测宿度偏差修正历法误差。
  3. 周天度数划分
    古代将天球圆周分为365又1/4度,与回归年长度(365.25日)一致。二十八宿的度数总和与此相符,例如《汉书·律历志》记载各宿度数不等,如角宿12度、亢宿9度等,合计365.25度。

  4. 应用与意义
    宿度是古代天文观测和历法制定的核心依据,用于确定节气、推算日月食等。同时,中医理论中也借用宿度概念,解释人体与宇宙的关联。

宿度是连接天文、历法、医学的古代坐标系统,反映了中国传统科学对自然规律的探索。需注意,不同历史时期宿度划分可能略有差异,具体数值需参考对应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艾帐阿托品白狄颁赐不入时宜察举传舍穿治促狭颠蕀电压计调练抵抗对本对利恩异風行一時刚虫高才絶学乖龙宏富户马火上浇油椒花舫介石旌栧进禨看冷暖科法孔目空盘溃流立规矩慢惰灭伦母机浓缩楄部评模屏扆平展展窃名契阔清集雀屏如故狮虫释勤收拢霜议説话答礼儿素影溏泻檀溪听装通房推明暡叆吾祖想料痫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