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酴醾的意思、酴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酴醾的解释

见“ 酴醿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酴醾(tú mí)是汉语中一个具有丰富文化意蕴的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三层含义:


一、植物学释义

指蔷薇科悬钩子属的落叶灌木,今多写作“荼䕷”。其特点为:

  1. 茎绿色,具柔毛与倒刺,可攀援生长。
  2. 花白色,重瓣,香气清冽,花期在春末夏初(农历四月),古人视其为春尽之花。
  3. 果实小而红,可酿酒或制醋。

    此释义源于古代植物典籍记载,如明代王象晋《群芳谱》载:“酴醾,藤身,青茎多刺,一颖三叶如品字。青跗红萼,开白花。”


二、酒类专称

指古代一种重酿的米酒,因酿造工艺特殊得名:

  1. 酿造方式:酒醪经多次发酵,酒液反复淋过酒曲,形成醇厚口感。
  2. 酒色特征:呈酴醾花色(浅黄带绿),故以花名酒。
  3. 历史记载:《礼记·月令》有“孟夏之月,天子饮酴”之说,汉代《说文解字》释“酴”为“酒母”,醾为“重酿酒”。

三、文学意象

在诗词中象征春光将尽、韶华易逝:

苏轼《酴醾花菩萨泉》:“酴醾不争春,寂寞开最晚。”

朱淑真《鹧鸪天》:“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因花开于百花凋零之际,文人常借其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伤,赋予其“末路之美”的哲学意味。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酴醾”词条释为:①酒名;②花名。
  2.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明确区分植物属性与酒文化渊源。
  3. 《中国植物志》:科学界定其植物分类为 Rubus rosifolius var. coronarius
  4. 《礼记正义》(汉郑玄注):详载周代酴酒礼仪。

(注:因平台限制未添加外链,文献名称与出版社信息可佐证权威性。)

网络扩展解释

酴醾(又写作“荼蘼”)是古代文学中具有丰富象征意义的花木,其含义可从多个角度解读:

  1. 植物属性
    酴醾是蔷薇科落叶灌木,因花色黄如酒色,古人以“酉”字旁命名(酴醿本意为重酿之酒)。其别名众多,如佛见笑、独步春、琼绶带等,均体现古人对它的喜爱。

  2. 文学意象

  1. 文化争议
    晁无咎曾主张酴醾应取代牡丹为“花王”,而杨万里反对将其与酒联系,称“冰为肌骨月为家”,体现文人对其意象的不同解读。

  2. 宗教隐喻
    佛教中,酴醾被附会为“彼岸花”(曼珠沙华),象征超脱生死、无爱无恨的涅槃境界,但因“花叶永不相见”的特性,也暗含缘尽之意。

需注意,酴醾与曼珠沙华在现代植物学中实为不同物种,文学与宗教的象征性解读更重于实际生物属性。其文化意义多源于诗词典故的叠加,成为古典悲剧美学的重要符号。

别人正在浏览...

鲅鲅罢了板厘报捐倍常卑礼厚币本券卜落仓龙騬马城寺池鱼之祸吹筒从军大夫枝的见帝畿东三省锻工凡尔赛宫贩国发念飞鼠府堂管头罕觏横标虹星荒楚火实胡绳嫁殇鸠閲嫉贤傲士抗命抠衣愧慄籁籥老疙疸六先生蹗蹗旅肠门阙名郎镆釾耐可沁溢穷露人虾弱水之隔上闻圣仪说发死脑瓜骨庭除屠戮闲房向晚鲜藻携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