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experience]∶亲身遇到过的事情
个人经历的故事
(2) [undergo]∶亲身遇到过
几年后他经历过一次类似中暑的情况
(3) [take]∶历时
上古之事,经历数千载
(1).历时久远。《书·君奭》:“弗克经歷。” 孔 传:“不能经久歷远。”
(2).犹经过。《汉书·哀帝纪》:“经歷郡国,西入 关 至京师。” 宋 司马光 《乞罢保甲状》:“自教閲保甲以来, 河东 、 陕西 、 京西 盗贼,已多至敢白昼公行入县镇,杀官吏,官军追讨,经歷岁月,终不能制。” 清 王韬 《淞滨琐话·白琼仙》:“小鬟乃为先导,经歷厅轩亭榭凡数处,始达内室。”
(3).阅历。 宋 文天祥 《吊五木》诗序:“以其为 淮 将,必经歷老成。” 清 孙枝蔚 《为农》诗:“乱离饱经歷,耕耨省干求。” 耿龙祥 《入党》:“这不是因为她的年龄大,也不是因为她的技术高,而是因为她生活经历丰富,对人处事平和。”
(4).亲身经受。 宋 张载 《近思录》:“ 郑 衞 之音悲哀,令人意思留连,又生怠惰之意,从而致骄淫之心……亦是圣人经歷过,但圣人能不为物所移耳。”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查初白诗》:“正惟作诗之多,则其中甘苦曲折无不经歷。” 柯灵 《香雪海·创作学习笔记》:“ 曹雪芹 如果不是亲身经历繁华、颠踬而堕入贫困,根本就不可能产生《红楼梦》。”
(5).官名。 金 于都元帅府、枢密院置经历。 元 枢密院、大都督府、御史台等衙署,皆有经历。 明 清 都察院、通政使司、布政使司、按察使司等亦置经历,职掌出纳文书。
"经历"是现代汉语中兼具动词和名词属性的多义词项,其核心语义可从三方面阐释:
一、动词性释义 指主体在时间维度中亲身体验或参与事件的过程。《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定义为"亲身见过、做过或遭遇过",强调行为主体的直接参与性。例如"经历磨难""经历朝代更迭",这类用法常见于陈述个人或集体的实践轨迹,具有动态延续特征。
二、名词性释义 转化为具体化指称时,特指主体在时空场域中积累的实践总和。《汉语大词典》将其解作"历时性实践形成的经验集合",包含客观事件与主观体验的双重维度。如"人生经历""工作经历",既指代事件序列本身,也蕴含主体对事件的认知转化。
三、特殊语用范畴 在历史文献中具有官职含义,《辞海》(第七版)标注为"明清时期职官名,掌文书事务",属特定历史语境下的专业术语。该用法现已退出现代常用语义体系,但仍是古籍解读的重要语料。
语法功能方面,动词用法常接具体宾语(经历风雨),名词用法可作主语(这段经历难忘)或宾语(分享经历)。语义演变上,由最初的空间位移义(《说文解字》"经,织也;历,过也"),经隐喻扩展形成现代认知框架。
“经历”是一个汉语常用词,具有多重含义和用法,以下从不同角度详细解释:
1. 词义解析
2. 词性用法
动词:表示「亲自经过或承受」,需接宾语
▸ 例:她经历了三次手术(强调动作过程)
▸ 语法特点:可搭配时间状语(「用十年时间经历了……」)、补语(「经历得太多」)
名词:指「体验过的事件集合」
▸ 例:人生经历是最宝贵的财富(侧重事件整体性)
▸ 语法特点:常受形容词修饰(「特殊的经历」「坎坷的经历」)
3. 近义辨析
VS「经验」:
「经历」强调客观过程(如「有留学经历」),「经验」侧重主观积累(如「教学经验丰富」)。
▸ 试比较:
「他经历过地震」(客观事件)
「他有抗震经验」(主观能力)
VS「阅历」:
「阅历」特指长期积累的见识(如「老人阅历丰富」),而「经历」无时间长度限制(如「一次短暂的经历」)。
4. 文化语境扩展
使用建议:具体语境中需注意——
① 作动词时侧重动态过程,常与完成态连用(「已经经历了」)
② 作名词时可通过量词细化(「一段难忘的经历」「两种不同经历」)
③ 正式文书(如学术论文)中多采用名词形式客观陈述事实。
挨家比户稗草百堕俱举版缠倍加抃舞曹恶酬志刺刺不休打快通拳导盲器等额选举蹀躂二形帆布床翻筋斗飞签风韵犹存戆鄙干名犯义公共租界供命顾笑蚝莆轰天裂地虎目豕喙讲讽坚垎郊寒岛瘦涓流空漠款浃敛容屏气猎旦棂轩卤菜鹿角霜路絶人稀马墨盲风怪云耐静辟差乔禁架乞取羣神仁和软尘软设备撒哈拉沙漠禅化省的生诀宋斤鲁削算作宿语挺茂缇萦微芒五器霄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