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拗项的意思、拗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拗项的解释

《太平广记》卷一六五引 唐 卢言 《卢氏杂说·郑馀庆》:“ 郑餘庆 ,清俭有重德。一日,忽召亲朋官数人会食……﹝餘庆﹞呼左右曰:‘处分厨家,烂蒸去毛,莫拗折项。’诸人相顾,以为必蒸鹅鸭之类。逡巡,舁臺盘出,酱醋亦极香新,良久就餐,每人前下粟米饭一椀,蒸胡芦一枚。”后因以“拗项”为葫芦或鹅鸭的戏称。亦用以指膳食清俭。 宋 陆游 《对食戏作》诗之二:“白盐赤米了朝餔,拗项何妨煮瓠壶。” 清 金人瑞 《斫山喜食鹅戏为绝句嘲之》:“烂蒸拗项如壶喫,千本《黄庭》在腹中。”

扭转颈项。参见“ 拗项桥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拗项”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多重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一、典故来源的引申义(主要见于古代文献)

  1. 指代葫芦或鹅鸭的戏称
    源自唐代《太平广记》中郑馀庆的故事:他宴客时嘱咐“烂蒸去毛,莫拗折项”,众人以为是鹅鸭,实则是蒸葫芦。此后“拗项”成为葫芦或鹅鸭的戏称,并引申为膳食清俭的象征。
    :宋代陆游诗句“拗项何妨煮瓠壶”,即以“拗项”代指葫芦。

  2. 象征清廉节俭的品德
    因郑馀庆以简朴待客,该词也用于形容人生活朴素、不尚奢华。

二、字面动作描述

扭转颈项
“拗”有弯曲、扭转之意,“项”指脖子,合指扭动颈部的动作。如“拗项桥”形容桥形弯曲如扭转的脖颈。

三、现代可能的引申义(需谨慎使用)

部分非权威资料(如)提到“拗项”可形容固执己见的行为,但此用法缺乏古籍或权威词典支持,可能为现代衍生或误传。


建议:在正式语境中,建议优先采用前两种古典含义;若需表达“固执”之意,宜选用更通用的词汇(如“执拗”)。

网络扩展解释二

《拗项》的意思

《拗项》(ào xiàng),是一个成语,意指人有急躁固执的脾气,容易争执与他人。常常用来形容人的性格。

拆分部首和笔画

《拗项》是由部首扌(手)和享(项)组成的。扌表示手部,享表示颈项。

拆分后的笔画为扌(3画)+ 享(12画)= 15画。

来源

《拗项》最早见于《后汉书·李陵传注》,该书是东汉时期的一本历史书籍,记载了李陵的事迹。

繁体

《拗项》在繁体中的写法为「拗項」。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候的「拗项」写作「拗項」,「拗」字的上方有一点,「項」字的下方有一个横杠。

例句

他的脾气真是拗项,一点点小事就能引发争吵。

组词

拗口、拗强、拗倔、拗性

近义词

蛮横、固执、顽固

反义词

温和、随和、柔顺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