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执笔。谓作文。《后汉书·陈球传》:“ 陈廷尉 宜便操笔。” 三国 魏 嵇康 《难自然好学论》:“求安之士,乃诡志以从俗;操笔执觚,足容苏息;积学明经,以代稼穡。” 唐 韩愈 《顺宗实录四》:“ 贄 操笔持纸,成於须臾。”《金史·文艺传上·胡砺》:“使赋诗以见志, 礪 操笔立成。”
“操笔”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延伸,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操笔”字面指执笔的动作,即用手持笔进行书写或绘画。它既表示具体的写作、绘画行为,也可引申为文学或艺术创作的过程,例如“操笔成章”形容文思敏捷。
该词常被用来赞美技艺高超的创作者,如文学家、书法家或画家,强调其能通过笔墨自如地表达思想与情感。例如《后汉书》提到“陈廷尉宜便操笔”,即指其提笔作文的能力(、)。
“操笔”一词最早可追溯至汉代文献,如《后汉书·陈球传》和嵇康的《难自然好学论》均有用例,多指文人执笔写作的场景。唐代韩愈的《顺宗实录》中“操笔持纸,成于须臾”进一步体现了其“快速成文”的褒义色彩(、)。
拼音为cāo bǐ,由“操”(持、掌握)和“笔”(书写工具)组成,整体强调对笔的控制与运用能力。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后汉书》《嵇康集》等文献(、)。
词语“操笔”是一个动词短语,意思是运用或使用笔进行书写或绘画。
根据《康熙字典》,词语“操笔”可以拆分为“手”和“毛笔”两个部首。其中,“手”表明这个词与人的手的动作有关,而“毛笔”则指示了具体使用的工具。
根据《新华字典》的笔画顺序,词语“操笔”总共有19画,其中“手”部有3画,“毛笔”部有16画。
《操笔》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的演变过程中。在古时候,写字工具并不是毛笔,而是竹简、竹签等。到了汉朝,毛笔逐渐被发明和推广,成为主要的书写工具。
在繁体字中,“操筆”的书写形式与简体字相同,只是采用了不同的字形风格。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有所不同,例如在篆书、隶书、楷书等不同的古代字体中,字形可能有一些变化。然而,词语“操笔”的基本结构和含义并没有变化。
以下是一些使用词语“操笔”的例句:
1.他操笔写下了一篇动人的散文。
2.这位艺术家操笔创作了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3.作家每天都会花很多时间操笔来完成他的小说。
与“操笔”相关的组词包括:操办、操持、操控、操纵、用笔等。
近义词可以是:使用笔、运笔、书写等。
反义词可以是:舍笔、罢笔、停笔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