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东倒西欹的意思、东倒西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东倒西欹的解释

同“ 东倒西歪 ”。 元 无名氏 《衣袄车》第三折:“行不动,山岩下歇息;立不住,东倒西欹。”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东倒西欹(dōng dǎo xī qī)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人或物体倾斜不正、杂乱无序的状态,常引申为事物零散衰败或人精神萎靡、行为失态。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基础释义

  1. 字面含义

    “东倒”指向东边倾倒,“西欹”指向西边歪斜。“欹”同“攲”,意为倾斜、不正。整体描绘物体因支撑不稳而向不同方向歪斜倒塌的景象。

    例:狂风过后,田间的稻草人东倒西欹。

  2. 引申义

    • 形容人状态颓废:指人因醉酒、疲惫或疾病导致站立不稳、精神涣散。

      例:他醉得东倒西欹,步履蹒跚。

    • 形容事物衰败混乱:指事物零散破败、缺乏条理。

      例:战后村庄房屋东倒西欹,满目疮痍。


二、词源与演变

  1. 语源考据

    该词为“东倒西歪”的异体写法。“欹”是“歪”的古字,见于《说文解字·支部》:“欹,不正也。”南北朝文献已见类似表述,如《洛阳伽蓝记》载:“寺墙崩毁,殿宇东倾西欹。”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5卷,第1023页。

  2. 近义关联

    与“七倒八歪”“歪歪斜斜”同义,但“东倒西欹”更强调方向上的杂乱感,隐含动态失衡的意象。


三、权威文献用例

  1. 古代典籍

    • 《金瓶梅词话》第四回:“那妇人见西门庆东倒西欹,忙扶入房中。”(形容醉酒之态)
    • 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长亭》:“石室东倒西欹,几不成形。”(描绘破败场景)
  2. 现代用法

    鲁迅《彷徨·祝福》:“只见香案东倒西欹,烛台翻倒在地。”(象征礼教秩序的崩塌)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第307页。


四、使用场景辨析

适用对象 示例语境 情感色彩
具体物体(建筑、器物) 地震后书架东倒西欹。 中性/贬义
人的生理状态 高烧中他走得东倒西欹。 中性
抽象事物(制度、计划) 改革方案东倒西欹,难以推行。 贬义

五、文化内涵

该成语暗含中国传统空间观中的“东西”方位对立,通过方向矛盾强化无序感。古建筑学中亦借“东倒西欹”形容结构失稳,如《营造法式》提及“柱础位移,则栋宇东倒西欹”。

来源:梁思成《中国建筑史》第三章。


例句摘录

◇ 台风过境,街边广告牌东倒西欹,行人需绕道而行。

◇ 他熬夜三日后,开会时坐得东倒西欹,频频瞌睡。

网络扩展解释

“东倒西欹”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详细解释:

1.发音与基本含义

2.详细解释

3.出处与例句

4.注意点

如需更多例句或扩展用法,可查看相关词典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案衣背逆表头秉事冰鲜不周山残编裂简瀍河赤符宠禄黜免吊窗都都抹抹儿婿防隄方州凡走凤节逢时伏踬高举阁诏广播电台诡邪豪光恒姿红衣大将堠吏回煞绘制狐狸精谏猎臣检摄节约极功几乎抗节苛切空食困辱龙驾漫不加意摩娑能箇拍拍跑反跑楼儿偏断签到如虎得翼商侩深刻食甘寝宁树介属佐所生绦虫天诫慰励咸阳一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