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殄的意思、扫殄的详细解释
扫殄的解释
消灭。《旧唐书·李晟传》:“在 玄宗 ,则 刘幽求 等申翼奉之勋;在 肃宗 ,则 郭子仪 扫殄氛祲;今则 李晟 等保寧朕躬。”
词语分解
- 扫的解释 扫 (掃) ǎ 拿笤帚等除去尘土或垃圾:扫地。 清除,消灭:扫雷。扫盲。扫荡。一扫而空。 全,尽,尽其所有:扫数(?)。 低落,丧失:扫兴(宯 )。 描画:扫描。扫眉。 迅速横掠而过:扫射。扫视。 结
- 殄的解释 殄 ǎ 尽,绝:殄灭。殄歼。暴殄天物(任意糟蹋东西)。 笔画数:; 部首:歹;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扫殄"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主要出现在古籍或特定语境中。其含义可从单字本义和合成词义两个层面理解:
-
单字本义溯源:
- 扫 (sǎo): 本义指用扫帚清除尘土、垃圾。引申为清除、消灭、荡平。《说文解字》释为“弃也”,段玉裁注:“谓弃除之也”。在军事或行动上,常表示强力清除、肃清。
- 殄 (tiǎn): 本义指灭绝、尽绝、消灭。《说文解字》释为“尽也”。常指彻底地、完全地消灭某物或某种状态。
-
合成词义解析:
将“扫”与“殄”结合,“扫殄”一词强调彻底地清除、消灭、荡平,带有强力、干净、不留余地的意味。其核心含义是:
- 彻底消灭: 指将目标对象(如敌人、祸患、污秽等)完全、干净地清除掉,不留残余。
- 强力肃清: 强调通过有力的行动来实现清除的目的,常带有武力或强制性的色彩。
- 荡平祸乱: 常用于描述平定叛乱、清除匪患、消灭灾害等场景。
古典文献用例参考:
- 《尚书·周书·泰誓中》:“扫殄我师,败王绩。” (此处的“扫殄”指敌人妄图消灭、荡平我方的军队。)
- 《后汉书·班固传》引《两都赋》:“扫殄凶逆,芟夷丑类。” (指彻底消灭凶恶的叛逆者,铲除丑类。)
- 《宋书·武帝纪中》:“公扫殄凶逆,芟夷大憝。” (指刘裕彻底扫平了凶恶的叛逆者,铲除了元凶。)
- 《梁书·元帝纪》:“扫殄群凶,克复宗社。” (指彻底消灭众多凶徒,恢复国家社稷。)
“扫殄”意指彻底地、强力地清除、消灭、荡平(敌人、祸患、污秽等),强调行动的彻底性和强制性,是一个带有强烈动作性和结果性的古汉语动词。在现代汉语中,其含义通常被“扫除”、“消灭”、“肃清”、“荡平”等词所替代。
网络扩展解释
“扫殄”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扫殄(拼音:sǎo tiǎn)意为消灭、彻底清除,通常用于描述对敌人、祸患或不良事物的强力铲除。例如《旧唐书·李晟传》中记载:“郭子仪扫殄氛祲”,即指平定战乱、消除灾祸。
二、字形与结构
- 字形:由“扫”和“殄”组成,均为左右结构。
- 单字解析:
- 扫(sǎo):本义为清除尘土,引申为平定、廓清,如“扫清障碍”。
- 殄(tiǎn):意为灭绝、摧毁,如“暴殄天物”。
三、用法与语境
- 历史文献:多用于描述军事或政治层面的平定行动,如“扫殄氛祲”(消除不祥之气)。
- 现代延伸:可泛指彻底解决某类问题,例如“扫殄社会弊病”。
四、相关词汇
- 近义词:剿灭、肃清、荡平。
- 反义词:滋生、纵容。
- 成语关联:暴殄天物、邦国殄瘁(均含“殄”字,表破坏或衰败)。
五、权威参考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或《旧唐书》相关章节。
别人正在浏览...
百废具举百全计白鷳谤忌悖然扁铲表里相符不斟财宝才雄蚩尤神赐给地厘定向培育断梗飘蓬多重性讹诬发奋为雄法腊凤凰皁隶讣车福庆符瑞图汉本房汉室合夥和颜虹申后筵化行唿喇葫芦桀立结胎惊悖锦香囊给事中铿镗琳璵龙山落帽风门向棉袄排糠障风炮垒欺冒倾生秋吟蛬起早挂晩人寿保险赏钟设飨事迹时酒疏野陶广委杖文报局瘟将军香蒲消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