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泥炭的意思、泥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泥炭的解释

[peat;turf] 炭化程度最低的煤

详细解释

也称“泥煤”、“草炭”。煤的前身。大多在沼泽环境中,植物死亡后经复杂的生物化学作用转化为腐殖酸、腐殖酸盐及沥青等合成物质,与尚未分解或部分分解的植物遗体及泥沙等混合而成。质地疏松无光泽,一般为黄褐色或黑褐色。可用作燃料、肥料及化工原料等。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泥炭是一种由植物残体在沼泽环境中经不完全分解堆积形成的天然产物,是煤化程度最低的煤,也是煤炭的前身。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与形成

泥炭又称草炭或泥煤,主要由死亡植物在缺氧的沼泽环境中经生物化学作用逐渐积累而成。其形成需经历数千年,后期可能在地质作用下进一步压实脱水,逐渐转化为褐煤、烟煤等。

二、组成与性质

  1. 成分:
    • 有机质含量30%-90%,包括腐殖酸(10%-60%)、纤维素、半纤维素等。
    • 灰分10%-70%,含氮(1%-3%)、磷、钾等营养元素。
  2. 物理特性:
    • 颜色多为黑色、褐色或棕色,质地疏松多孔,比重约1.3。
    • 发热量1200-5000 cal/kg,干燥后热值较高。

三、主要用途

  1. 农业领域:
    • 作为腐殖酸肥料、土壤改良剂,可提高保水保肥能力。
  2. 工业领域:
    • 提取化工原料(如泥炭蜡、甲醇),制作吸附剂、建筑材料等。
  3. 环保与能源:
    • 用于污水处理、低热值燃料,研究中的气化技术可转化为工业燃料。

四、分类与分布

根据植物残体类型可分为草本泥炭、木本泥炭和藓本泥炭。全球主要分布于高纬度湿地及低洼沼泽地区,中国东北、西南等地有丰富储量。

五、环境意义

泥炭属于不可再生资源,过度开采易破坏湿地生态,需合理利用。

以上信息综合自多个权威来源,如需更详细数据可查阅相关网页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泥炭的意思

泥炭是指由于缺氧、高压和高湿度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在地下或湿地中堆积形成的物质。它主要由植物的残体经过部分分解形成,富含有机质,颜色通常呈黑褐色。

泥炭的拆分部首和笔画

泥炭的拆分部首分别是“氵”和“旦”,其中“氵”表示水,而“旦”表示早晨、日出。它的总笔画数为13。

泥炭的来源

泥炭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在古代,泥炭被称为“泥窖子”。由于泥炭常出现在泥潭、沼泽等湿地中,因此得名。后来这个词的读音发生了变化,变成了现在的“泥炭”。

泥炭的繁体写法

泥炭的繁体写法为「泥炭」。

泥炭的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候,“泥窖子”这个词的写法为「泥」和「窖子」。其中,「泥」是指泥土、泥沙的意思,而「窖」指的是地下、地窖之意,「子」是位置的意思。因此,把它们结合在一起,就代表了泥土堆积的地下位置。

泥炭的例句

1. 这片地区的泥炭资源非常丰富。

2. 泥炭可以被用作肥料和燃料。

泥炭的组词

1. 泥炭地:指盛产泥炭的地方。

2. 泥炭层:指泥炭在地下堆积形成的一层。

泥炭的近义词

1. 泥煤:指由泥炭煤化而成的一种燃料。

2. 沼炭:指湿地中形成的类似于泥炭的物质。

泥炭的反义词

1. 沙炭:指由沙地中的植物残体形成的一种燃料。

2. 石炭:指由古代植物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转化而成的一种燃料。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