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泥炭的意思、泥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泥炭的解释

[peat;turf] 炭化程度最低的煤

详细解释

也称“泥煤”、“草炭”。煤的前身。大多在沼泽环境中,植物死亡后经复杂的生物化学作用转化为腐殖酸、腐殖酸盐及沥青等合成物质,与尚未分解或部分分解的植物遗体及泥沙等混合而成。质地疏松无光泽,一般为黄褐色或黑褐色。可用作燃料、肥料及化工原料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泥炭,又称草炭或泥煤,是沼泽形成过程中的一种特殊产物,主要由未完全分解的植物残体在积水厌氧环境下堆积、分解而形成。其定义和特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述:

  1. 基本定义与形成

    泥炭是沼泽植物残体在过度湿润和通气不良的环境中,经过数千年甚至上万年的生物化学作用(主要是厌氧分解),部分分解、积累而形成的松软有机质堆积物。它介于植物有机质与煤炭之间,是成煤作用的最初阶段(褐煤的前身)。

  2. 主要特征

    • 颜色与形态:通常呈褐色、棕褐色或黑褐色,质地疏松多孔,富含水分,干燥后易于破碎。
    • 成分:主要成分是未完全分解的植物纤维、腐殖质以及矿物质。有机质含量高(通常超过30%,优质泥炭可达50%以上),富含腐植酸,含碳量在50%-60%左右(据中国自然资源部地质资料)。
    • 结构与性质:具有纤维状或海绵状结构,保水、保肥和透气性能极佳,但通常呈酸性(pH值多在3.0-6.5之间)。
  3. 主要用途

    泥炭因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于:

    • 燃料:干燥后的泥炭可直接用作燃料(尤其在历史上缺乏其他能源的地区)。
    • 园艺与农业:是配制营养土、育苗基质、土壤改良剂的重要原料,能改善土壤结构,增加有机质含量。
    • 工业原料:可用于提取腐植酸、制造有机肥料、吸附剂等。
    • 环境修复:在污水处理、湿地恢复等方面有应用潜力。

权威参考来源:

泥炭是一种在特定湿地环境中形成的、富含有机质的、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和生态意义的天然有机沉积物。

网络扩展解释

泥炭是一种由植物残体在沼泽环境中经不完全分解堆积形成的天然产物,是煤化程度最低的煤,也是煤炭的前身。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与形成

泥炭又称草炭或泥煤,主要由死亡植物在缺氧的沼泽环境中经生物化学作用逐渐积累而成。其形成需经历数千年,后期可能在地质作用下进一步压实脱水,逐渐转化为褐煤、烟煤等。

二、组成与性质

  1. 成分:
    • 有机质含量30%-90%,包括腐殖酸(10%-60%)、纤维素、半纤维素等。
    • 灰分10%-70%,含氮(1%-3%)、磷、钾等营养元素。
  2. 物理特性:
    • 颜色多为黑色、褐色或棕色,质地疏松多孔,比重约1.3。
    • 发热量1200-5000 cal/kg,干燥后热值较高。

三、主要用途

  1. 农业领域:
    • 作为腐殖酸肥料、土壤改良剂,可提高保水保肥能力。
  2. 工业领域:
    • 提取化工原料(如泥炭蜡、甲醇),制作吸附剂、建筑材料等。
  3. 环保与能源:
    • 用于污水处理、低热值燃料,研究中的气化技术可转化为工业燃料。

四、分类与分布

根据植物残体类型可分为草本泥炭、木本泥炭和藓本泥炭。全球主要分布于高纬度湿地及低洼沼泽地区,中国东北、西南等地有丰富储量。

五、环境意义

泥炭属于不可再生资源,过度开采易破坏湿地生态,需合理利用。

以上信息综合自多个权威来源,如需更详细数据可查阅相关网页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鄙下簿列不要脸不赞一词常令瞋目竖眉出的除贫当炉到坐點派诋忤遁匿放缺非学无以广才静分龙节刚洁告密孩名鸿庠火乌金虀玉鲙击玉壶继志述事客观唯心主义冷煖良式吏部镂空躶袒脑力排设攀枝花市偏过千万意樵家青眚人民公社衽席无别辱诟膻荤声音笑貌世累释门视民如伤水案,水案儿泰远誊録生天奬调舌弄脣桐花凤铜丸透骨畏后生温李闻早吴莼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五音戏纤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