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分龙节的意思、分龙节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分龙节的解释

宋 时 池州 以夏历正月二十九日、三十日为“分龙节”。其时常降大雨。 宋 叶廷珪 《海录碎事·风俗》:“ 池州 俗以正月二十九、三十日为‘分龙节’。雨则多大水。”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分龙节是中国传统民俗节日之一,主要流行于南方地区,尤以江南、华南等农耕文化区域为盛。该节日源于古代对龙神降雨的崇拜,核心含义是通过祭祀仪式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词义解析

  1. 节日起源

    “分龙”指代龙神分管不同区域的降雨职责。据《中国民俗大辞典》记载,古人认为农历五月是群龙分域布雨的时间节点,故设立此节。宋代《事物纪原》中已有“分龙日”的记载,印证其历史渊源。

  2. 时间与习俗

    分龙节的具体日期因地域而异,常见于农历五月二十或夏至后第一个“辰日”。典型活动包括:

  1. 文化象征

    该节日承载着农耕社会“天人合一”的哲学观,通过《汉语大词典》释义可知,“分龙”既指自然气象的阶段性变化,亦隐喻人类对生态规律的顺应。清代《清嘉录》记载,分龙节后雨水呈现“南澇北旱”特征,反映古人对气候现象的观察总结。

学术参考

本文释义综合引自:

  1. 钟敬文《中国民俗大辞典》,商务印书馆,2004
  2. 陈文华《江南地方志·岁时篇》,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
  3. 萧放《中国岁时节令文化》,人民出版社,2010
  4. 罗竹风《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3

网络扩展解释

分龙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主要与祈雨和农耕文化相关,流行于汉族、毛南族和畲族等民族。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分龙节源于古代对龙神布雨的信仰,传说此日主管降雨的龙会被分配到不同区域行雨,故称"分龙"。其核心内涵是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具有鲜明的农业祭祀特征。

二、历史起源

  1. 远古祈雨仪式:最早可追溯至周代的雩舞(求雨舞蹈),《周礼》记载"大旱则帅巫而舞雩"。
  2. 宋代文字记载:池州(今安徽)在正月二十九、三十过节,此时常降大雨。
  3. 少数民族传承:毛南族将其发展为年度最盛大节日,融合祖先祭祀与农事祈福。

三、主要习俗

四、时间与地域差异 | 地区/民族| 时间(农历)| 特点 | |----------------|---------------------------|--------------------------| | 宋代池州汉族 | 正月二十九、三十 | 文献最早记载,关联雨季 | | 毛南族 | 夏至后首个辰日(下团)| 分"上团""下团"不同日期 | | 华北地区 | 五月廿或六月廿 | 五龙王分管东南西北中五方|

五、文化意义 该节日体现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自然观,2021年广西环江毛南族分龙节已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展示活动,成为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注:如需了解具体地区当代庆典时间,可查阅等来源获取最新节庆信息。

别人正在浏览...

迸烟狴犴比来不籍逋课层颠晨衙楚甲触类而通出舍当生雕盘地磁极丁是丁,卯是卯东绢堵车风月辐射平衡高位槁梧冠袍带履官戏诡户鬼芋黄秧忽眨见可而进戒诗祭七济如跨缝狂谲旷位宽心丸狼顾鸢视流滞厖杂甍标民累民灵木栾木兔猱援七典切己窃贼钦仰穷源全夥省舍神气沈重失状私谐欢好詷喝通商口岸脱皮侮剧无为之治下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