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花凤的意思、桐花凤的详细解释
桐花凤的解释
鸟名。以暮春时栖集于桐花而得名。 唐 李德裕 《画桐花凤扇赋序》:“ 成都 夹 岷江 磯岸,多植紫桐,每至暮春,有灵禽五色,小於玄鸟,来集桐花,以饮朝露。及华落则烟飞雨散,不知所往。” 宋 梅尧臣 《送余中舍知汉州德阳》诗:“桐花凤何似?归日为将行。”亦省称“ 桐凤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白于玉》:“俄有桐凤翔集,童捉谓生曰:‘黑径难行,可乘此代步。’”
词语分解
- 桐的解释 桐 ó 〔泡( 〔梧桐〕见“ 乷 )桐〕落叶乔木,叶大,开白色或紫色花,木材可做琴、船、箱等物。梧”。 笔画数:; 部首:木;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桐花凤
一、核心释义
“桐花凤”指一种体型纤小的鸟类,学名可能为蓝喉太阳鸟或相近物种。其名称源于与桐花的生态关联:每年春末桐树开花时(约农历三月),此鸟群聚吸食桐花花蜜,故得名“桐花凤”。古文献中亦雅称其为“五色雀”或“么凤”,因其羽毛色彩绚丽,形似微型凤凰而得名。
二、生物学特征
- 形态:体长约7-10厘米,喙细长弯曲,适于吸食花蜜。雄鸟羽色鲜艳,常见蓝、绿、红等金属光泽,喉部呈亮蓝色(故称“蓝喉”);雌鸟羽色偏灰绿。
- 习性:栖息于温暖湿润的南方山林,以花蜜、昆虫为食。对桐花有强依赖性,花期时成群活动,民间视为“报春鸟”。
三、文学与文化象征
- 祥瑞意象:古人视桐花凤为吉鸟。北宋《益部方物略记》载其“毛色五采,丹喙赪趾,性驯不畏人”,象征安宁祥和。
- 诗词意象:苏轼《异鹊》诗“家有五亩园,么凤集桐花”以之喻高洁,清代屈大均《广东新语》称其“桐花似雪,么凤来栖”描绘南国春景。
- 工艺纹饰:明清织物、瓷器常见“桐花凤”纹样,寓意美好姻缘(桐木制琴瑟,凤鸟喻和谐)。
四、古籍文献考据
- 命名溯源:唐代李德裕《画桐花凤扇赋序》首记“成都岷江畔多紫桐,春暮花发,有灵禽五色来集,名桐花凤”。
- 生态记载:明代《本草纲目·禽部》描述其“小于鹦鹉,羽色斑斓,集桐花饮露”,印证其食性。
权威参考资料
- 现代释义:《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收录“桐花凤”词条,释为“鸟名,形小,羽色艳丽”。
- 古籍考据:《太平广记·禽鸟篇》引《朝野佥载》载蜀地桐花凤传说;《益部方物略记》(宋祁著)详述其形态。
- 生物学依据:《中国鸟类志》(郑光美主编)科学出版社,2017年,记录蓝喉太阳鸟的分布与习性。
注:桐花凤在部分方言中亦代指“桐花”,需依语境区分。苏轼诗中“么凤”实指此鸟,非凤凰别名。
网络扩展解释
“桐花凤”是一个汉语词语,其核心含义及相关信息如下:
基本释义
-
鸟类名称
桐花凤是一种体型较小的鸟类,形似鹦鹉但更小巧,因暮春时节常栖息于桐花树上而得名。其学名为蓝喉太阳鸟(现代鸟类学对应名称),古时被视为凤凰的象征或化身。
-
习性特征
- 栖息环境:多活动于桐花盛开的地区,如成都岷江沿岸的紫桐林。
- 行为特点:喜吸食桐花朝露,春末花落时便飞散无踪。
-
文化意象
古人认为桐花凤与祥瑞相关,常被赋予高雅、灵动的象征意义。唐代李德裕曾作《画桐花凤扇赋序》,描述其“五色灵禽”的形态。
补充说明
- 名称关联:因凤凰在传统文化中代表吉祥,桐花凤的命名可能借用了“凤”字以强调其珍贵性。
- 文献记载:宋代梅尧臣诗句“桐花凤何似?归日为将行”亦提及此鸟。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生物学特征或文化引申义(如成语用法),可参考古籍《画桐花凤扇赋序》或现代鸟类学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鳖封不归事层碧长青超超赤芾赐策酢败当房淡素夺俸发烦饭单絙桥亘古不灭攻盗官子挂一钩子洪水猛兽滑不溜黄鹰警闻决脰魁博劳冗辽滇貍步岭巆露白地牛氓萌灭茬目意拿讹拍话洴涌泼声浪气弃垒勤绩穷里蜷缩屈情荣膺柔睦三家店散金禅代唦哑沈阳市事必躬亲石眼时症四驰酸齑踏歌图韬牙恬淡无为吐餔违避五纪五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