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诋忤的意思、诋忤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诋忤的解释

触忤,冒犯。詆,通“ 抵 ”。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 马季长 佞媚获誚, 蔡伯喈 同恶受诛; 吴质 詆忤乡里, 曹植 悖慢犯法。” 唐 白居易 《论左降独狐朗等状》:“臣伏以 李景俭 因饮酒醉,詆忤宰相;既从远贬,已是深文。”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诋忤(dǐ wǔ)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由“诋”与“忤”二字组合而成,多用于书面语或历史文献中,其核心含义为用言语攻击并违逆他人。以下从权威汉语工具书角度分层次阐释:

一、字义分解与结构分析

  1. 诋(dǐ)

    指用言语毁谤、诬蔑或斥责。《说文解字》释为“诃也”,即斥责之意。如《史记·酷吏列传》载“所治即豪,必舞文巧诋”,此处“诋”即刻意罗织罪名进行诽谤。

    来源: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年影印本)。

  2. 忤(wǔ)

    意为违逆、抵触、不顺从。《玉篇·心部》注“逆也”,《汉书·萧望之传》有“忤于贵戚”之例,指触犯权贵。

    来源:顾野王《玉篇》(中华书局,1987年校订本)。

二、复合词释义

“诋忤”属并列结构,强调言语攻击与行为抵触的双重对抗性:

三、用法与语境特征

  1. 对象与场景

    多指向权威者(如君主、尊长)的直言冒犯,含强烈冲突色彩。如明代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载:“御史曹学程以谏诋忤旨,论死系狱。”

  2. 语体色彩

    属文言书面语,现代汉语极少使用,多见于历史文献或研究性文本。

四、近义辨析

五、权威例证

《资治通鉴·唐纪》:

“(魏徵)每廷争诋忤,帝怒甚,而徵神色自若。”

此例生动展现臣子以激烈言辞违逆君主的场景,印证“诋忤”的冲突内核。

来源: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6年点校本)。

“诋忤”凝结了中国古代社会对言语冒犯与行为对抗的复合认知,其释义需依托《汉语大词典》《辞源》等权威辞书,结合经典文献用例方能精准把握。

网络扩展解释

“诋忤”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dǐ wǔ,其核心含义是触犯、冒犯,具体解释如下:


词义解析

  1. 基本含义
    指言语或行为上抵触、冒犯他人。其中“诋”通“抵”,表示抵触;“忤”意为不顺从、违逆,合起来即“因抵触而违逆”。

  2. 结构分析

    • 诋(dǐ):本义为毁谤,此处通假为“抵”,有“抵触”之意。
    • 忤(wǔ):违逆、不顺从。
      二字组合后,强调因冲突或对立导致的冒犯行为。

出处与用例

  1. 历史文献

    •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提到:“吴质诋忤乡里”,指三国时期文人吴质因言行触怒乡邻。
    • 唐代白居易《论左降独孤朗等状》中,描述李景俭“因饮酒醉,诋忤宰相”,即因醉酒冒犯当权者。
  2. 现代应用
    多用于描述因直言或冲突引发的冒犯,如:“他性格刚直,常因诋忤上司而遭排挤。”


近义与关联词


注意事项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古籍原文,可参考《颜氏家训》或唐代奏章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艾帐霸王风月誖晦比肩随踵並頭紅才卿扯大沉不住气筹幄楚檮脣紧当东倒蹲儿盗铃掩耳的皪二志鲕状岩乏累伏水规规矩矩故尚孤兴骇轰和傩鸿规黄埔军官学校火宅降谏极恶穷凶靖寐捐宾客卷铺盖恅愺牢度鍊气敛膝例贡流温陋素莽苍墨痴碾盘平平淡淡牵课勤朴三槐之听三阶山高不遮太阳升绌豕韦氏手稍双龙素床肃揖桃花石通市兔走乌飞危樯消泽希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