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齧齧的意思、齧齧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齧齧的解释

1.咬嚼。

2.引申为侵蚀。 宋 梅尧臣 《早发》诗:“啮啮出岸潮,霅霅入蒲苇。”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齧齧(niè niè)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生僻的叠音词,其核心含义与“咬合”“啃噬”相关,常用于描述物体摩擦、咀嚼或反复啃咬的状态。以下从词典释义、字源演变及使用场景三方面详细说明:


一、基础释义

  1. 咬合摩擦状

    指牙齿或硬物反复啃咬、摩擦的动作或声响。

    例证:《汉语大词典》释为“咬嚼貌”,强调连续性动作,如“鼠齧齧于椟中”。

    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第12卷,第1037页。

  2. 拟声用法

    模拟细碎、持续的啃咬声或机械摩擦声。

    例证:古籍中“齧齧格格”形容齿轮转动声(《天工开物·冶铸》)。

    来源:宋应星《天工开物》(明崇祯十年刻本),卷八。


二、字源与字形演变


三、使用场景与典例

  1. 生物行为描写

    多用于动物啃咬或昆虫噬食,如:

    “蚁齧齧蚀朽木。”(《本草纲目·虫部》)

    来源:李时珍《本草纲目》(人民卫生出版社,1975年),卷四十。

  2. 机械/自然声响比喻

    引申形容机械运转或物体摩擦声:

    “钟表机括,齧齧作响。”(清代笔记《阅微草堂笔记》)

    来源: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卷九。


权威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4.
  2. 许慎. 《说文解字》. 中华书局, 1963.
  3. 李时珍. 《本草纲目》.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75.
  4. 宋应星. 《天工开物》. 明崇祯十年刻本(国家图书馆馆藏扫描版).
  5.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注:因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来源标注纸质文献版本;部分资源可通过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www.nlc.cn)或国学大师网(www.guoxuedashi.com)检索电子版。)

网络扩展解释

“齧齧”是一个较为生僻的叠词,由“齧”(niè)字重复组成。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单字本义
    “齧”是“啮”的繁体字,本义为用牙齿咬、啃,如“啮齿动物”(老鼠等)。《说文解字》释为“噬也”,即咬的动作。

  2. 叠词含义

    • 动作的重复或加强:叠用后表示反复啃咬,如“鼠类齧齧作响”。
    • 引申为摩擦、侵蚀:可形容物体被持续磨损的状态,如“流水齧齧,侵蚀河岸”。
    • 古汉语中的拟声用法:模拟细碎、连续的咬合声或摩擦声。
  3. 文学与方言中的用法
    该词偶见于古文或方言,需结合语境理解。例如,清代文献中或借“齧齧”暗喻琐碎争执,或形容时间缓慢流逝如被啃噬。

  4. 注意事项
    因该词现代极少使用,若无具体上下文,解释可能存在局限。建议提供出处或语境以便更精准分析。

若需进一步探讨,可补充例句或文献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坳塘白凤凰标轴不问三七二十一传花触恼点茆斗拱恩重丘山发谋颿布方拙返乡团奉候溉浸藁葬功德田黑麻麻鹤翼围画础怀宠荒署虎踔颒濯混同僭儗浇化接见嗟来之食卷卷看生婆陵谷隆炽泷吏冒訽磨折恼丧胚珠清倌人倾销权彊宂将荣启期颯洒上池水沈果施功食量十六院十七字诗石绒私接随兕探口而出挑缀媞媞同牀无患子五松相反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