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藁葬的意思、藁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藁葬的解释

亦作“藳葬”。草草埋葬。《北齐书·文苑传·颜之推》:“寃乘舆之残酷,軫人神之无状,载下车以黜丧,揜桐棺之藁葬。”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巴陵本末》:“始欲治葬於 西山寺 ,其后遂藳葬於 西溪 焉。”《元史·世祖纪七》:“疾者医之,饥者廪之,死者藁葬之,官给其需。”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促织》:“日将暮,取儿藁葬。”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藁葬”是一个汉语词语,读作gǎo zàng,其含义及相关信息综合如下:


基本释义


文献用例

  1. 《北齐书·颜之推传》:描述因残酷境遇而用桐棺藁葬。
  2. 《元史·世祖纪》:记载朝廷对灾民“死者藁葬之”,体现官方对贫民的临时安置。
  3. 《聊斋志异·促织》:提到主人公儿子夭折后“取儿藁葬”,反映民间疾苦。

相关拓展


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背景,可参考《北齐书》《后汉书》等古籍文献,或查阅权威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二

《藁葬》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指的是把尸体装人草堆里埋葬。这个词可以拆分成两个部首,分别是“艹”和“木”,其中“艹”表示植物的意思,“木”表示木头或树木的意思。《藁葬》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习俗和葬礼仪式。在古代,有些情况下,由于各种原因无法进行正常的葬礼,就会采取将尸体置于草堆中的方式进行葬送。“藁葬”一词的繁体写法保留了“藁”字的意思,只是在“葬”字的结构上有所变化。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藁葬”一词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为「藁葬」。这个写法与现代汉字相比,有些细节上的差异。 以下是一些使用《藁葬》一词的例句: 1. 在古代,不少贫苦人家只能将逝者进行藁葬。 2. 这个词在古代文献中被多次提及,描述了古代的藁葬风俗。 除了《藁葬》,还有一些相关的词汇可以组词,如“土葬”、“火葬”、“水葬”等。 近义词可以包括“暴尸”、“漂尸”,这些词描述了尸体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的处理方式。 反义词的话可以选取“合葬”、“荣葬”等,这些词与藁葬相对立,表示有更为尊重和体面的葬礼方式。 希望以上信息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有其他问题或需要进一步了解,请随时告诉我!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