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冒訽的意思、冒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冒訽的解释

蒙受耻辱。《后汉书·崔駰传》:“或冒訽以干进,或望色而斯举。” 李贤 注:“訽,辱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冒訽(mào gòu)是古汉语中的复合词,由“冒”与“訽”(同“诟”)组合而成,意为冒犯辱骂或公开指责。以下从释义、构成、用法及文献例证四方面详细解析:


一、释义与字源

  1. 核心词义

    “冒訽”指言语上的冲撞侮辱,强调公开、激烈的指责行为。其中:

    • 冒:本义为“覆盖”,引申为“触犯”“冲撞”;
    • 訽:同“诟”,《说文解字》释为“耻也”,即辱骂、斥责。

      二字合成后,凸显“以言辞冒犯羞辱他人”的主动攻击性。

  2. 情感色彩

    含强烈贬义,多描述冲突场景中的言语攻击,如《汉书·贾谊传》载:“冒訽以申其志”,指激烈争辩中夹杂辱骂。


二、古籍用例与语境

  1. 历史文献例证
    • 《后汉书·陈蕃传》:“宦官由此疾蕃弥甚,选举奏议,辄以中诏谴却,长吏以下多至抵罪,犹以冒訽为名。”

      此处指宦官以“冒訽”(辱骂朝廷)为罪名构陷忠臣。

    • 宋代笔记《容斋随笔》载:“小人乘隙冒訽,君子含冤莫辩。”

      反映该词常用于政治诬陷或道德攻讦的语境。


三、权威辞书释义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收录“冒訽”词条,明确释义为:“犹辱骂。冒,犯;訽,骂。”并引用《汉书》《后汉书》例证。

  2.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在“诟”(訽)字条目下注明:“‘冒訽’连用,表激烈斥责。”


四、现代使用与辨析

该词属典型文言遗存,现代汉语极少使用,仅见于研究文献或仿古文本。需注意:


参考文献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2. 《说文解字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华书局)

网络扩展解释

“冒訽”是一个古汉语词汇,读音为mào gòu,意为蒙受耻辱。以下是详细解释:

1.词义解析

2.文献出处

该词出自《后汉书·崔駰传》:“或冒訽以干进,或望色而斯举。” 李贤注:“訽,辱也。”,意为“有人甘愿蒙受耻辱以求晋升,有人观望形势而行动”。

3.使用场景

4.注意事项

如需进一步了解“冒”的部首、笔顺等基础信息,可参考权威字典(如、3、9)。

别人正在浏览...

宝饵宝翫册祝肜肜侈然茺藯催促大快人心倒海翻江道韵打手式大运揲贯番番是福分三别两粉戏浮嚣贡声工业配置广见洽闻光油油恨色后名郇公厨嘉壮解遘结帐结轸锦带金银台纠绳机织布沮力轲虫苦焦羸顿了落连及翴翴练素麦雨马癖面垢诺尔恲性匹丢扑搭平莽敲山震虎秦絃曲蹴人工流产收报机霜天体皃万石闻风远扬温黁我醉欲眠乡义写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