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科差的意思、科差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科差的解释

官府向民户征收财物或派劳役。 唐 吴兢 《贞观政要·政体》:“自朕有天下已来,存心抚养,无有所科差,人人皆得营生,守其资财。” 元 狄君厚 《介子推》第一折:“却正是农忙耕种,百忙里官急科差。” 明 余继登 《典故纪闻》卷七:“比来抚绥者不得人,但有科差,不论贫富,一概烦扰,致耕穫失时,衣食不给,不得已乃至逃亡。”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科差”是中国古代赋税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含义和演变在不同朝代有所差异,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科差是官府向民户征收财物或摊派劳役的统称,属于代役税性质,类似于更赋、力庸等制度。主要形式包括实物(如丝料)和货币(如包银)的征收,以及直接征调劳动力。


二、历史演变

  1. 唐宋时期
    初兴于唐宋,但征收范围有限,属于临时性摊派,且代役税与徭役并存。例如唐代文献《贞观政要》提到“无有所科差”,侧面反映其存在。

  2. 元代制度化
    元代成为正式赋税项目,形成系统化征收体系,包括丝料、包银、俸钞三项,按户征收。此时科差与力役、职役并征,成为国家财政重要来源。


三、征收内容与对象

  1. 主要内容

    • 丝料:每户缴纳蚕丝,全科户需1斤6两4钱,减半户折半。
    • 包银:以中统钞缴纳,全科户4两,后部分改为俸钞(官员俸禄来源)。
    • 户钞:针对江南部分地区的附加税。
  2. 征收对象
    主要针对民户、医户、猎户等,而军户、站户、僧道、儒户等享有豁免权。南北地区存在差异,北方以丝料和包银为主,南方则侧重户钞。


四、实施特点

  1. 按户征收
    元代科差以户为单位,根据户籍等级(全科户、减半科户等)差异化征收。

  2. 时限规定
    中统二年(1261年)明确缴纳期限,如丝料限八月,包银初期限八月,末期限十二月,后调整为丝料不过七月,包银不过九月。

  3. 社会影响
    过度科差曾导致民户逃亡,明代文献《典故纪闻》记载“致耕获失时,衣食不给”。


五、文献例证


以上内容综合了历史制度、征收方式及社会影响,主要参考来源为、、。如需进一步考证具体朝代细则,可查阅《元史·食货志》等原始史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科差的意思

科差是一个常见的词语,它可以用来形容事物的差异或者不同程度的差距。通常用来形容在科学研究、技术实践或其他领域中的编制、实施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拆分部首和笔画

“科差”这个词由两个部首组成:科(矢部)和差(工部)。它的拼音是kē chā。

科的部首是矢,总共包含5笔。差的部首是工,总共包含3笔。

来源

“科差”的来源不明确,但在现代汉语中被广泛使用。

繁体

“科差”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没有变化。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汉字中的“科差”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因此没有古代汉字的写法。

例句

1. 这个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地区的科研水平存在明显的科差。

2. 由于技术水平的差异,这个产品在不同厂家之间的质量存在一定的科差。

3. 在人才培养方面,不同学校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科差。

组词

1. 科学:关于自然现象和规律的研究领域。

2. 差异:不同事物之间的差别。

3. 编制:根据一定的规则和要求制定计划或方案。

近义词

1. 不同:表示两个或者多个事物之间的差异。

2. 差距:表示两个或者多个事物之间的差异。

3. 不一致:表示两个事物之间的差异或者不同。

反义词

1. 相同:表示两个事物之间没有差异,彼此一样。

2. 一致:表示两个事物或多个事物之间没有差异,相同。

3. 同质:表示事物具有相同的成分或者性质。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