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落叶乔木。叶子互生,秋天开淡黄色小花,结翅果,椭圆形。木材坚硬致密,可制车轮、农具等。也写作“朗榆”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二·朗榆》。
以下是“榔榆”的详细解释:
榔榆(学名:Ulmus parvifolia Jacq.),别名小叶榆、脱皮榆,是榆科榆属落叶乔木。其树皮呈灰褐色,呈不规则鳞片状脱落,故有“脱皮榆”之称。树高可达25米,木材坚硬緻密,常用于制作农具、车轮等。
主要分布于中国河北、山东、江苏等省区,日本、朝鲜也有分布。多生长于平原、丘陵及山坡谷地,喜温暖湿润环境,耐干旱且适应多种土壤(酸性、中性、碱性)。
《本草纲目》中记载其药用功能,明代李时珍称其为“朗榆”。繁殖方式以播种和扦插为主。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植物学权威资料或百科词条。
榔榆是一个汉字词语,表示某种植物的名称。榔榆是一种常绿乔木,具有强烈的耐寒性,常见于温暖湿润的地区,如南方地区。
榔榆的拆分部首是木部,并且它的笔画数目为13。
榔榆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的繁体写法为櫳榆。
古时候的榔榆汉字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在现代汉字中,它的写法保持不变。
1. 这片森林里长满了榔榆这种植物。
2. 榔榆的木材可以用来制造家具。
- 组词:榔榆树、榔榆林、榔榆叶
- 近义词:决明、榔槚、榆
- 反义词:松树、柳树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