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示纱线加拈程度的指标之一。以单位长度纱线上的拈回数表示(两端间加一回转为一个“拈回”)。不同类型的纱线所取的单位长度不同,如每米拈回数、每10厘米拈回数等。拈度不同时,纱线的物理性质(如强力、光泽、弹性、伸长和柔软性等)就存在差异,并影响织物的厚度、强度、耐磨性等。
“拈度”是纺织行业的专业术语,指纱线在加工过程中单位长度内施加的捻回数(即纤维围绕轴线旋转的次数),用以衡量纱线的加捻程度。该指标直接影响纱线的强度、弹性及成品织物的性能。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释义,“拈”通“捻”,表示用手指搓转的动作1,在纺织工艺中,“拈度”通常用“捻度”作为标准表述,计算方式为: $$ T = frac{n}{L} $$ 其中T代表捻度(单位:捻/米),n为纱线片段内的捻回数,L为对应片段的长度(单位:米)。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发布的《纱线捻度测试方法》国家标准(GB/T 2543.1-2015)指出,棉纱常规捻度范围在600-1200捻/米之间,具体数值需根据纱线支数和用途调整2。例如高支衬衫面料用纱需采用较高捻度以增加挺括感,而针织用纱则适当降低捻度来保持柔软性。
“拈度”一词在不同语境下有两种解释,需根据具体使用场景区分:
一、纺织专业术语(主要含义) 指纱线加捻程度的指标,通过单位长度内的捻回数来衡量。具体特征包括:
二、成语用法(较少见) 由“拈”(轻捏)和“度”(衡量)组成的词组,表示对事物能轻松准确地把握和判断。多用于形容处理问题时的游刃有余,如:“他处理纠纷时拈度得当,双方皆满意。”
注:纺织领域的解释具有更高专业权威性和普遍性,相关定义在汉典等工具书中被收录,而成语用法仅见于个别词典。实际使用中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含义。
八路军冰言波萝谗唇抽马从吏磴角二天翻过儿封署奋呼干风蛤仔宫籞管区鬼瞰其室郭巾豢池回蹬见齿脚钩节根井水不犯河水今上觐飨菊道人隽彦口译老惫两火一刀梨花粉淩厉露桡缕脍莽夺漫污梅柳闷叹名部明主敏悟靡替仆质七弦畦畤劝业肉冻上冢讪嗽世学爽约所遗苏生鼍鸣望履未壹详婉闲晏现钟弗打邪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