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汉 名士 郭太 字 林宗 。品学为时所重。“尝於 陈 梁 閒行遇雨,巾一角垫,时人乃故折巾一角,以为‘ 林宗巾 ’。”见《后汉书·郭太传》。后亦称“ 郭泰巾 ”、“ 郭巾 ”。 唐 黄滔 《卢员外浔启》:“伏以员外断籯积学,计斗负才……是故门駢 郑 市,俗垫 郭 巾,争俟栽培,互希丹饰。” 清 唐孙华 《题晋阳遗像》诗:“先朝剩有 魏公 笏,老辈仍看 郭泰 巾。”
“郭巾”是源自东汉名士郭太(字林宗)的典故,指一种受士人效仿的头巾样式,具有历史和文化意涵。以下是详细解释:
“郭巾”不仅是古代服饰的样式,更承载了东汉士人文化中对才德兼备者的敬仰,成为历史与文学中的经典意象。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后汉书·郭太传》及相关古籍。
郭巾是指一种古代汉族男性的头巾,也称作头巾、“巾帼”等,是中国古代男子的常见服饰之一。郭巾在古代中国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一种帽子,更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郭巾的拼音为guō jīn。
它的部首是巾(jīn)。
郭巾共有7个笔画。
“郭”字的原义为瓦器的外罩,后来引申为建筑物的围墙。古代将房屋外围用巨大的砖木墙壁围起,就像是佩戴在头上的巾帼,因此称为“郭巾”。
郭巾的繁体字为「郭巾」。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郭字字形的巾部分较为独特,形状与现代略有不同。除此之外,整体字形基本保持一致。
1.他头戴郭巾,神情庄重。
2.在古代,郭巾是士人的标志。
1.郭子:表示一种帽子的名字,与郭巾类似。
2.巾帼:指女子的头巾,也泛指女子。
3.巾帼英雄:勇敢坚强的女性。
近义词有:帽子、头巾、冠冕等。
反义词为光头,即没有头巾的状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