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敏悟的意思、敏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敏悟的解释

(1).亦作“ 敏晤 ”、“ 敏寤 ”。犹聪明。《梁书·萧洽传》:“ 洽 幼敏寤,年七岁,诵《楚辞》略上口。”《北齐书·文襄帝纪》:“﹝ 高澄 ﹞就 杜询 讲学,敏悟过人, 询 甚叹服。”《新唐书·白居易传》:“ 居易 敏晤絶人,工文章。”《新唐书·裴识传》:“识字通理,性敏晤,凡经目未始忘。” 宋 苏舜钦 《广陵郡太君高氏墓志铭》:“夫人幼敏悟,闻人诵诗书,一过耳尽记不忘。”《醒世恒言·苏小妹三难新郎》:“ 东坡 听念,大惊道:‘吾妹敏悟,吾所不及!若为男子,官位必远胜于我矣。’”

(2).犹觉悟。 柔石 《为奴隶的母亲》:“这样,她也恍恍惚惚地敏悟:‘还是早些脱离罢,她简直探子一样地监视着我了。’”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敏悟”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一、基本释义

“敏悟”包含两层核心含义:

  1. 聪明机敏:指天资聪颖、思维敏捷,常形容人学习或理解能力强。例如《梁书·萧洽传》提到“洽幼敏寤,年七岁,诵《楚辞》略上口”。
  2. 觉悟醒悟:表示对事物本质的深刻理解或突然领悟,如柔石在《为奴隶的母亲》中写道“她也恍恍惚惚地敏悟”。

二、历史引证

三、用法特点

四、综合释义

该词融合了先天智慧与后天觉悟的双重特质,既强调天赋的聪慧(如“医可为而不可为,必天资敏悟”),也包含对人生、事物的深刻洞察(如“觉悟”义项)。


可通过汉典()或《梁书》《北齐书》等古籍查阅更多经典用例。

网络扩展解释二

什么是《敏悟》?

《敏悟》是一个汉语词语,由两个字组成,可以分为《敏》和《悟》。这个词表示人们对事物非常敏锐和聪明地领悟、理解。

拆分部首和笔画

《敏悟》中的第一个字《敏》的部首是「攵」(略捺) ,它的总笔画数是8。第二个字《悟》的部首是「心」,它的总笔画数是10。

来源和繁体

《敏悟》一词的来源于古代《周易》中的卦象,卦象内有「天风姤卦」,姤有「敏、悟、事」之意,因此也有了这个词语的概念。在繁体字中,这两个字的写法分别是《敏》和《悟》。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以《敏》为例,在古代的写法中,「敏」的上部由「亲」和「心」组成,下部为「殳」。而《悟》在古代写法中,「悟」的上部为「心」,下部为「屋」和「又」。

例句

1. 他对于问题的敏悟程度让人震惊。

2. 通过广泛阅读,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敏悟能力。

组词

敏捷、敏锐、敏感、领悟、觉悟、醒悟

近义词

机敏、聪明、伶俐

反义词

迟钝、愚笨、无知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