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梅柳的意思、梅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梅柳的解释

(1).梅与柳。梅花开放,柳枝吐芽,均是春天降临的信息,故常以并称。 晋 陶潜 《蜡日》诗:“梅柳夹门植,一条有佳花。” 唐 杜审言 《和晋陵丞早春游望》:“云霞出海曙,梅柳度江春。” 宋 范成大 《临江仙》词:“故人相见似河清。恰逢梅柳动,高兴逐春生。”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听稗》:“王气 金陵 渐凋伤,鼙鼓旌旗何处忙?怕随梅柳渡春江。”

(2).特指一种梅枝柳叶形的面食。 宋 苏辙 《己丑除日》诗之二:“‘梅柳’任教脩故事,‘蚕丝’聊与祝新年。”自注:“乡人以餳蜜和麪象梅枝柳叶;又以肉杂物为羹,名之曰‘蚕丝’。”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梅柳是汉语中具有双重意象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包含以下三个层面:

一、植物学指代 梅指蔷薇科落叶乔木梅花(学名:Prunus mume),柳指杨柳科落叶乔木柳树(学名:Salix babylonica)。二者均为中国原生树种,《中国植物志》记载梅花原产长江流域,柳树则广布于黄河流域及以南地区。二者常并列出现于物候记载中,如《礼记·月令》载“孟春之月,梅柳争发”。

二、时序象征意义 在传统文化中,梅为冬春之交的物候标志,柳为仲春时令的典型植物。《齐民要术》注引农谚“梅柳梢头动,农事从此起”,反映二者作为农耕时序的参照物。宋代《岁时广记》将“探梅折柳”列为立春三大民俗活动之一。

三、文学审美意象

  1. 品格象征:梅代表高洁坚韧,如陆游《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柳象征柔韧生命力,见贺知章《咏柳》“万条垂下绿丝绦”。
  2. 情感载体:梅柳组合常表达时序更迭的复杂情感,如李清照《永遇乐》“染柳烟浓,吹梅笛怨”融合家国情怀与季节感知。唐代《全唐诗》中涉及梅柳的诗歌超过300首,涵盖送别、思乡、咏怀等主题。

该词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标注为“传统季节风物组合词”,其语义演变体现汉语词汇从具象指称到文化符号的发展轨迹。

网络扩展解释

“梅柳”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多重含义,以下从不同角度进行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与象征意义

  1. 自然意象
    梅花与柳树的并称,常用来表示季节交替:梅花在寒冬开放,象征坚韧不屈;柳树在春天发芽,象征新生与希望。两者的结合体现了冬去春来的自然轮回( )。

  2. 文化象征
    在文学中,“梅柳”常隐喻时间推移与生命更迭。例如唐代杜审言的诗句“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通过梅柳的意象描绘早春景象( )。


二、文学与诗词引用

  1. 经典诗句

    • 晋代陶渊明《蜡日》:“梅柳夹门植,一条有佳花”,以梅柳装点门庭,表现文人雅趣。
    • 宋代范成大《临江仙》:“恰逢梅柳动,高兴逐春生”,借梅柳抒发迎春之喜( )。
  2. 词牌别名
    需注意“梅和柳”是词牌《生查子》的别名,源于宋代韩淲《生查子·梅和柳》中“山意入春情,都是梅和柳”一句( )。


三、其他含义

  1. 饮食文化
    特指一种形似梅枝柳叶的传统面食,多见于民俗记载,但现代已较少使用( )。

  2. 衍生词汇
    如“梅柳意”指代春意,进一步扩展了其文化内涵()。


“梅柳”既是对自然植物的客观描述,又承载了丰富的文化象征,常用于诗词表达季节变迁与人生哲理。若需更深入探讨其文学应用,可参考《全唐诗》《宋词选》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剥床及肤雹葖弁语閟器丑声远播楚难跐溜刺配摧朽拉枯大会堂挡木稻粱谋大言不慙点治帝纮恶趣焚轶国外阖闾城还将有惠更斯篲星呼霜嚼杂截截茎杆敬意墐户寖近济增捐馆溃茂脸戏儿疗效陋庐挛胊马正凝审蓬心屁塞蒲矢气垫船鋭入三头八臂山桂牲粢深图远算神帐世济其美石孔事苗霜琯素帱庭问土埂无往遐阔啸吟些个谐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