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纳衣的意思、纳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纳衣的解释

(1).贫民所穿的粗布衣。纳,通“ 衲 ”。《宋书·徐湛之传》:“﹝ 会稽公主 ﹞以锦囊盛 高祖 纳衣,掷地以示上曰:‘汝家本贫贱,此是我母为汝父作此纳衣。’”

(2).即衲衣。取人弃去之布帛缝衲之僧衣。也称百衲衣。纳,通“ 衲 ”。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6*解·慧持》:“ 持 形长八尺,风神儁爽,常躡草屣,纳衣半脛。”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纳衣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纳衣”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需结合历史文献和具体用法理解:

一、基本含义

  1. 粗布衣(贫民服饰)
    指贫民所穿的粗布缝制衣物,常以废弃布料补缀而成。例如《宋书·徐湛之传》记载,会稽公主以锦囊盛装高祖的纳衣,强调其出身贫寒。

  2. 僧侣服饰(百衲衣)
    佛教中,“纳衣”通“衲衣”,即僧人用废弃布片缝制的袈裟,象征简朴修行。南朝梁代《高僧传》描述慧持“躡草屣,纳衣半脛”,体现僧人清苦形象。

二、词源辨析
“纳”通“衲”,意为缝补,故“纳衣”核心含义与缝补工艺相关,而非“收纳衣物”。中“收纳衣物”的解释可能为现代误读,缺乏文献支持。

三、使用场景
多用于历史文献或佛教语境,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需注意区分具体语境,如描述古代贫民生活或僧侣服饰时适用。

参考资料:可进一步查阅《宋书》《高僧传》等古籍,或汉典的权威释义。

网络扩展解释二

纳衣

《纳衣》是一个汉字词语,其含义是"收纳衣物"。它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纟"和"衣",其中"纟"是纺织品的意思,可以代表织物、布料等;"衣"则表示衣服。

拆分成部首和笔画来看,"纳衣"的部首"纟"属于纟部,它包含了6个笔画;而部首"衣"属于衣部,它由5个笔画组成。整个字共有11个笔画。

《纳衣》一词具有古老的历史,它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人们使用粗布、皮革等材料制作衣物,这些衣物通常是由家庭成员亲手制作的。当衣物需要整理、存放时,人们会将它们纳入纺织袋或箱子中,以便收纳和保护,这就演变成了现代意义上的"纳衣"。

在繁体字中,"纳衣"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没有发生变化。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差异,但"纳衣"一词的基本形状并未发生改变。在古代的金文、篆书和隶书中,"纳衣"的写法较为简洁。例如,在金文中,它的形状类似于两个横杠相连接,表示将衣物包起来。

以下是几个使用"纳衣"的例句:

1. 她收拾完房间后,将所有的衣物纳衣橱中。

2. 这个大理石盒子可以纳衣物,还可以作为装饰品摆放。

相关词语

1. 组词:衣橱、纳物、纳须弥

2. 近义词:收纳、储存

3. 反义词:散放、乱堆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