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桂的意思、蟾桂的详细解释
蟾桂的解释
(1).神话中的月里蟾蜍和丹桂。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天咫》:“或言月中蟾桂,地影也;空处,水影也。” 唐 李贺 《巫山高》诗:“古祠近月蟾桂寒,椒花坠红湿云閒。”亦作月的代称。 唐 罗隐 《旅梦》诗:“出门聊一望,蟾桂向人斜。”
(2).“蟾宫折桂”的略语。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二:“蟾桂驪珠,连岁有弟兄之美;鱼章象简,同时联父子之荣。” 宋 龚鼎臣 《东原录》:“如巡官( 徐巡官 )《送宾》云:‘蟾桂三春捷, 鸡林 一国荣。’则知皇泽之被於远人,素风渐於殊俗。”参见“ 蟾宫折桂 ”。
词语分解
- 蟾的解释 蟾 á 〔蟾蜍〕两栖动物,皮上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形状像蛙。吃昆虫、蜗牛等,对农业有益。俗称“癞蛤蟆”、“疥蛤蟆”;古代称“蟾诸”。简称“蟾”,如“蟾酥”(色白,可入药)。“蟾宫”(月亮)。“蟾桂”
- 桂的解释 桂 ì 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别称:桂剧。桂系军阀。 〔桂花〕常绿小乔木或灌木,叶椭圆形,开白色或暗黄色小花,有特殊的香气,供观赏,亦可做香料,通称“木犀”;简称“桂”,如“金桂”,“桂子飘香”、“桂轮
专业解析
蟾桂,是汉语中一个富有诗意的复合词,特指月亮。其含义源于中国古代关于月宫的神话传说,由两个核心意象“蟾”与“桂”组合而成:
-
本义与核心意象:
- 蟾: 指代蟾蜍。在中国古代神话中(如《淮南子·精神训》),月宫中居住着蟾蜍(或称玉蟾),因此“蟾”或“蟾宫”成为月亮的代称 。
- 桂: 指代桂树。传说月宫中生长着一棵巨大的桂树(如《太平御览》引《淮南子》),吴刚伐桂的故事更是广为人知,“桂宫”、“桂魄”也常用来指代月亮。
- 合成: “蟾桂”将这两个最具代表性的月宫元素结合,成为月亮的雅称或代名词,形象地描绘了古人想象中的月宫景象。
-
引申义与象征:
- 作为月亮的代称,“蟾桂”天然带有月亮所象征的诸多意蕴:
- 清冷、皎洁: 形容月光如水,清辉遍洒大地。
- 高远、孤寂: 指月亮高悬夜空,远离尘世,常寄托孤高、思乡或怀人之情。
- 永恒、美好: 月亮阴晴圆缺,循环往复,也常被视为永恒与美好的象征。
- 在古典诗词中,“蟾桂”常被用来营造清幽、浪漫或略带感伤的意境。例如唐代诗人李贺在《春归昌谷》中写道:“孤光蓟蓟写湿”,这里的“蟾桂”即指月亮,描绘了月光下的景象 。
-
现代用法:
- 在现代汉语中,“蟾桂”主要作为文学性词汇使用,常见于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或具有古典韵味的语境中,用以指代月亮,增添文采和古雅气息。在日常口语中较少使用。
“蟾桂”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神话的复合词,通过指代月宫中的蟾蜍和桂树这两个核心意象,成为月亮的雅称。它承载着月亮清冷、高远、永恒等象征意义,是汉语中富有文化内涵和诗意的词汇,主要用于文学表达。
网络扩展解释
“蟾桂”是汉语中具有丰富文化意象的词汇,其含义可分为两个主要义项:
一、神话意象
- 本源解释:指传说中月亮上的蟾蜍(象征月宫)与丹桂树。古时人们通过"地影说"解释月面斑驳的阴影,认为蟾蜍和桂树的形象共同构成月亮的景观。如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载:"或言月中蟾桂,地影也"。
- 文学意象:自唐代起,文人多以此代指月亮或月光,营造清冷幽美的意境。例如:
- 李贺《巫山高》:"古祠近月蟾桂寒"
- 罗隐《旅梦》:"出门聊一望,蟾桂向人斜"
二、科举象征
作为"蟾宫折桂"的简略表达,喻指科举及第或仕途显达。此用法源于:
- 宋代张世南《游宦纪闻》记载的贺词:"蟾桂骊珠,连岁有弟兄之美"
- 龚鼎臣《东原录》中的诗句:"蟾桂三春捷",均以月宫折桂比喻功名成就。
使用注意:现代语境中,第一层神话意象更为常用,多用于诗歌、散文中营造古典意境;科举相关的引申义已较少使用,主要出现在历史文献或仿古创作中。
别人正在浏览...
白荅败俗榜子北欧弊末炳彪不懂眼琛贝尺泽搥提春吏存在丁绢第十二夜惰贫儿化奋褎负下革代更深购私归道故事诗甲科接连不断稽命径启者九龄籍誉忌作聚齐剋架可闵恳志咳唾略绰铃驺漏绽卖官贩爵敉谧悯谏坭藤扭转干坤弄潮譬成清鉴清角扰乱桑蚕山库设警始黄水肺四休隋堤速寇蓊蘙下停信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