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糜散的意思、糜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糜散的解释

破碎;散失。《楚辞·九叹·怨思》:“芳懿懿而终败兮,名靡散而不彰。” 王逸 注:“靡,一作糜。”《新唐书·文艺传中·苏源明》:“圣皇巡 蜀 之初,都内财货、吏民资产,糜散于道路之手。” 宋 苏洵 《上皇帝书》:“糜散帑廪,以赏无用冗杂之兵。”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糜散"是一个汉语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事物(尤指财物、精力等)因过度消耗、浪费或管理不善而逐渐消散、耗尽的过程与状态。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及文献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指糜费消散,即财物、资源或精力等被无节制地消耗、浪费,最终导致枯竭或分散消失。

《汉语大词典》释义为“耗费散失”,强调因挥霍或无效使用造成的损失。

二、语素解析

  1. 糜(mí):
    • 本义为粥,引申为腐烂、浪费(如“糜费”)。
    • 《说文解字》注:“糜,糁也。”段玉裁引申:“凡物烂之甚曰糜。”
  2. 散(sàn):
    • 指分散、消散(如“散失”)。
    • 《广雅·释诂三》:“散,布也。”引申为消失、耗尽。

      两字组合后,强化了“因浪费而逐渐耗尽”的动态过程*。

三、典型用法与语境

  1. 财物消耗:

    形容金钱、物资因挥霍或管理不当而流失。

    :“家财糜散,不复积蓄。”(《后汉书·窦融传》)

  2. 精力耗损:

    指心神、体力因过度使用而虚耗。

    :“日夜忧劳,神思糜散。”(中医文献述疲劳过度)

  3. 资源衰败:

    用于描述自然资源或社会财富的枯竭趋势。

    :“山林糜散,水土流失。”(生态保护语境)*

四、近义词辨析

五、权威文献例证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糜散”词条明确释义为“耗费散失”*。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引《后汉书》“资产糜散”为例,注解为“消耗殆尽”*。

  3. 《资治通鉴》注疏:

    司马光评奢靡之弊:“财用糜散,国本动摇。”*


来源说明: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3. 《资治通鉴》(中华书局点校本)

网络扩展解释

“糜散”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及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析:

一、基本词义

“糜散”指破碎、散失,多用于描述财物、名声等因外力或管理不善而消散的状态。例如:

二、文献溯源

  1. 《楚辞·九叹·怨思》
    原文“名靡散而不彰”,王逸注“靡”通“糜”,指名声消散不显。
  2. 《冻水歌》
    先秦诗句“太上糜散我若之何”,反映对事物消散的无奈。

三、现代使用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罕见,主要用于古籍研究或文学创作中的特定语境。其近义词如“消散”“散佚”,反义词如“凝聚”“积聚”。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相关古籍背景,可参考沪江在线词典或查诗文的完整内容。

别人正在浏览...

阿嚲回百依百随包举逼目唱文书仇池楚掠啜人贼大氐道门德洋恩普點翰都然杜禁干宝鞲马衮綉孤衾孤篠豪戚降驾监铨袷袍结歡金装继日可靠性蒯剑扩孔老行家连晓立交胪举吕梁明月清风南腔北调暖屋搦笔飘忽譬执前臂轻宝起现去手日非溽露三余读书生死之交身肌身正不怕影儿斜谁家殊器通州委虵未芽五君汙墁下财礼献豕泻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