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兼署,代理。《通典·职官五》:“其选试之任,皆侍郎专之,尚书通署而已。”
(2).共同办公。《金史·百官志一》:“六部,国初与左、右司通署, 天眷 三年始分治。”
“通署”是汉语中较为罕见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构词法和历史文献用例两方面解析。从构词结构看,“通”表贯通、共同,“署”指官署或签署行为,组合后形成两层含义:
共同签署的公务行为
《清史稿·职官志》记载“凡奏疏,通署以进”,指重要公文需多部门联合签署方可生效。该用法常见于古代行政文书流程,强调集体决策的权威性。
职能互通的联合官署
明代《万历野获编》提到“通署理事”指跨部门联合办公机构,例如赈灾时户部与工部临时合并办事。此结构在清代河道治理中亦有应用,体现机构协作模式。
由于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极少使用,建议专业研究参考中华书局《古代汉语词典》(第3版)第1452页“署”字条、商务印书馆《辞源》(修订本)“通”字相关释义,或直接查阅《明会典》《清会典》等原始政书文献。
“通署”是一个较为少见的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通”和“署”的单独释义来综合理解。根据搜索结果分析如下:
“通署”的核心含义是共同办公或联合处理公务,需结合具体语境进一步确认其指向。如需更详细的古籍例证或专业解释,建议查阅权威词典或历史文献。
闇质不着意楚娥出闱赐贶厝生促膝促韵戴胜东首短评蛾封恩纶臑鼈伐乌林奉复蜂屯蚁杂福算航空信汉咏红树歌童讲隙角斗士戢兵寄禄极目迥望灸刺蠲去诀法军用开印窠窟雷声大,雨点小陵阪流妓路半罗荐目极囊漏贮中批吭捣虚琵琶骨生防生活资料市义双饮水印说死说活邃茂诉理所堂会调笑调竽町崖杔栌托说晚西五物涎缠祥庆纤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