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南洋公学的意思、南洋公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南洋公学的解释

1896年盛宣怀创立于上海。经费来自电报、招商两局。设师范院、外院(即附属小学堂)、中院(即中学堂)、上院(即大学堂)四院。1903年起先后改名为上海商务学堂、商务部高等实业学堂、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1921年与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北京邮电学校、交通传习所合并为交通大学。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南洋公学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高等学府,其名称由"南洋"与"公学"两部分构成。从汉语词典角度解析:"南洋"指代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地理方位,与"北洋"形成对应,体现其创办时立足上海、辐射东南沿海的办学定位;"公学"在清末语境中特指由官方支持、民间集资创办的新式学堂,区别于传统私塾和完全官办的学府。

该校由洋务派代表人物盛宣怀于1896年奏请设立,是中国最早系统培养工程科技人才的教育机构。其办学模式融合中西教育理念,初期设师范院、外院、中院和上院四级学制,开创了中国近代分级教育体系。1905年改隶商部,易名为"商部高等实业学堂",后历经多次更名,最终发展为上海交通大学。

南洋公学的历史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引进西方工程教育体系,开设铁路工程、电机工程等实用学科;二是培养出蔡元培、黄炎培等近代著名教育家;三是其"求实学,务实业"的办学宗旨,对清末新式教育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相关办学章程载于《光绪朝东华录》,印证其在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先驱地位。

该校现存文物包括盛宣怀奏折原件、早期毕业证书等,现存于上海交通大学档案馆。其虹口老校区建筑群被列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见证了中国近代高等工程教育的发端。

网络扩展解释

南洋公学的详细解释:

  1. 定义与创办背景
    南洋公学是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高等教育机构,由洋务派代表人物盛宣怀于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在上海创立。其名称中“南洋”指代华东沿海地区(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与“北洋”形成地理区分;“公学”则因经费部分来自官方支持(招商局、电报局),部分来自民间捐助而得名。

  2. 教育体系与结构
    公学首创中国完整的近代教育体系,包含:

    • 师范院:中国最早的师范教育机构,培养师资;
    • 外院(附属小学堂);
    • 中院(中学堂);
    • 上院(大学堂,初期设铁路工程等理工科目)。
      这种分层模式为中国现代学制奠定了基础。
  3. 历史地位与演变
    南洋公学与北洋大学堂(今天津大学)并列为中国人自主创办的最早大学。后历经多次更名,如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等,于1921年与唐山工业专门学校等合并,组建为交通大学(今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前身)。

  4. 文化意义与争议
    需注意,“南洋公学”一词在部分语境中(如东南亚华人社群)也泛指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海外华人学校。但主流历史文献中,该名称特指盛宣怀创办的上海南洋公学。

参考资料:综合自搜狗百科、汉典、交通大学校史研究等权威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白面宝轝采煤廛野趁节宸明逴姹刍叔次及荡寇志当梢顺丢包读山海经恩宠二事耳穴法律制裁蜂铃贯花刮野扫地痼疾虾蟆头幡画翣胡胡麻麻虎竹缰靶解放后禁杀日酒树吉物即心是佛眷眷之心俱收并蓄坷坎辣硬粝粱邻曲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离欲麪馆命珪排挡迫亟破坠启发秋子拳技取扰折帛时杰识想搜缉堂密铁窗体候宛鲁矛为荷威折小鸡胆撷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