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取扰的意思、取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取扰的解释

受人接待的婉辞。犹打扰。 元 马致远 《青衫泪》第一折:“正旦云:‘学士大人不弃下6*贱,小酌三杯如何?’ 白乐天 云:‘好便好,只是不当取扰。’”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取扰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取扰”在现代汉语中并非一个被规范词典收录的固定词语或词组。它更像是两个单字“取”和“扰”的临时组合,其含义需要根据具体语境来理解,且其使用频率极低,不具备独立的词条地位。

要理解其可能的含义,需分别考察“取”和“扰”的核心义项:

  1. 取 (qǔ)

    • 核心义项: 拿,获得,采用,选择。
    • 词典释义参考:
      • 拿: 拿到手里。例如:取书、取款。
      • 得到;招致: 例如:取乐、取暖、自取灭亡。
      • 采取;选取: 例如:取材、录取、取长补短。
      • (参见《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1076页;《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第2卷,第649页)
  2. 扰 (rǎo)

    • 核心义项: 搅乱,使不安宁;客套话,表示受人款待或给人添麻烦。
    • 词典释义参考:
      • 扰乱;搅扰: 例如:干扰、打扰、庸人自扰。
      • 客套话,因受人款待或给人添麻烦而表示歉意或感谢: 例如:叨扰、打扰了。
      • (参见《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1094页;《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第6卷,第1032页)

“取扰”的可能解释(基于字义组合与罕见用例):

结合“取”和“扰”的含义,“取扰”在极其有限的语境中(多见于网络或非正式场合),可能被理解为:

  1. 招致打扰/麻烦: 这是最符合字面逻辑的解释。“取”有“招致”的意思,“扰”指“打扰”。组合起来可以理解为“自己招来了麻烦或打扰”。例如:“他这样做简直是自取扰。”(此用法极不规范且罕见)。
  2. (客套话) 接受款待/麻烦他人: 这是一种更牵强、更罕见的理解。将“取”理解为“接受”,“扰”理解为客套话中的“打扰”,组合起来意思接近“接受您的招待/给您添麻烦了”。但这远不如标准客套话“叨扰”或“打扰”常用和规范。

重要结论:

“取扰”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其含义需根据具体语境猜测,最常见(但仍属罕见)的理解是“招致打扰/麻烦”。在规范的汉语表达中,应避免使用该组合,而选用词典收录的、意义明确的词语。

网络扩展解释

“取扰”是古代汉语中一个较为文雅的婉辞,主要用于表达对他人接待的谢意或歉意,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1. 词义核心
    “取扰”意为“打扰”,常用于接受他人款待或帮助时,表达谦逊和感激之情。其中“取”表自谦,“扰”指给对方增添麻烦。

  2. 语境用法
    该词多用于社交场合,体现礼节性。例如《儒林外史》中两位客人接酒时称“尚未奉谒,倒先取扰”,即表达“未曾拜访却先叨扰”的歉意。

二、文献用例

  1. 古典作品
    • 元代马致远《青衫泪》:“好便好,只是不当取扰。”此句通过“取扰”婉拒对方邀请,显示谦逊态度。
    • 《儒林外史》第四回中,客人用“取扰”表示对主人提前款待的感谢,反映明清时期文人交往的礼节。

三、延伸说明

“扰”单独使用时,可指“干扰”“烦劳”(如“扰乱”“扰民”),但在“取扰”中特指因自身行为对他人造成的不便,带有明显的客套意味。需注意,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多见于古典文献或仿古语境。

别人正在浏览...

阿阇黎百恨边障不中听灿错参革廛閈充试牀铺吹金春运辞荣澹林妒嗔堕罗钵底二宫放桃飞鷰封秘佛理肤学服膺广播卫星地面站管朗归里蚝莆黄膏呼喝拣精拣肥健讼积蠧惊劫旌旒金鼓喧阗旧公烟开敷狂衅廊庙擂台笼莺命啸内闲鸟铳朋旧泼凉水裒削千里井遣戍驱弹赏要杓衡身体锻炼水苍佩宿恶琐贱塘火外候外貌虓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