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曩时的意思、曩时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曩时的解释

往时;以前。 汉 贾谊 《过秦论上》:“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曩时之士也。”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七:“诸帅府復得与家俱行,无復曩时之患矣。” 章炳麟 《文学说例》:“至於 禹 域,进化虽紆,然其官府治具,社会人事,繁错万端,本非曩时之 日本 比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曩时是汉语中的一个书面用语,指从前、过去的时间或某个较早的时段。其核心含义强调时间上的回溯,多用于正式语境或文学作品中,带有典雅色彩。以下从权威词典角度解析其详细用法:


一、核心释义

  1. 时间指向

    指代已经过去的某个时间点或时间段,相当于“从前”“往昔”“昔日”。

    例句:

    “曩时之困,今已不复存。”

    从前的困境,如今已不存在。

  2. 语法功能

    常作状语修饰动词,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背景。

    例:

    “曩时游学京师,获益良多。”

    过去在京城游学时,收获颇丰。


二、权威词典释义

  1. 《汉语大词典》

    释为:“从前;往昔。”

    来源: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第5卷,第753页(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0年)。

  2. 《古代汉语词典》

    标注为:“以往的时候;过去。”

    来源: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第2版),第1084页(2014年)。

  3.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归为书面语词,释义:“从前;过去的时候。”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商务印书馆,第982页(2016年)。


三、用法特征


四、古籍用例佐证

  1. 《汉书·贾谊传》

    “曩时匈奴,不过汉一大县。”

    往昔匈奴的势力,仅相当于汉朝的一个大县。

    来源:班固《汉书》卷四十八(中华书局点校本)。

  2. 柳宗元《封建论》

    “曩时之制,今虽不存,其迹可考。”

    过去的制度虽已消失,但痕迹仍可考证。


五、现代使用建议

在当代文本中,“曩时”适用于历史研究、文学创作、公文书写等场景,能增强语言的历史厚重感。日常交流中则多用“以前”“过去”等口语词替代。

(注:古籍原文引用依据通行校勘本,现代词典释义参考权威出版社版本。)

网络扩展解释

“曩时”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现代使用较少,多用于书面或学术语境,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二、引证与用法

  1. 古代文献

    • 贾谊《过秦论》:“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曩时之士也。”
      (指过去善于用兵的人)。
    • 宋代叶梦得《石林燕语》:“无复曩时之患矣。”
      (表示不再有过去的忧患)。
  2. 现代用法
    章炳麟在学术著作中曾用“曩时”对比历史与当代社会差异,体现其书面语色彩。


三、词源与结构


四、现代使用建议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中的用例,可参考《过秦论》或《石林燕语》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帮倒忙剥怨长宵巢菜抄造愁眉锁眼戳咕村砧第二国际度料梵城访单告疾隔屋撺椽弓皮诡间规卿希牧贵资呵止后叙淮南小山黄花地丁虎彝建功立业迹盗精蓝开国功臣看産炼金客烈义琳宫龙武军路冲埋溜子儚蚛免怀之岁农场趴窝烹龙炮凤破损格曝阳浅才巧额七慌八乱起路轻窕穇稗石柏霜镝顺教説不过去沓舌通途诬赖下黑儿鲜扁闲口论闲话纤弯限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