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朝衙的意思、朝衙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朝衙的解释

即早衙。旧时官府早上卯时坐衙治事,故称“朝衙”。 唐 白居易 《城上》诗:“城上鼕鼕鼓,朝衙復晚衙。”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朝衙,指古代官吏早晨前往官署处理公务的行为或时段,是古代官制与时间制度结合的产物。以下从词典释义、历史背景及文化内涵三方面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词义解析

    “朝”指早晨(如“朝阳”)或朝廷(如“上朝”),“衙”即官署(如“衙门”)。

    “朝衙”特指官吏清晨到官衙办公,核心含义为“官吏晨间赴署履职”。

    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3年)第6卷,第1472页。

  2. 时间指向

    与“晚衙”(下午办公)相对,具体时段因朝代而异。唐代以“卯时”(5-7点)为“点卯”时间,官吏需清晨到衙签到。

    来源:《中国古代官制辞典》(中华书局,2015年)第89页。


二、历史制度背景

  1. 官署运作制度

    古代官府实行“晨聚暮散”的坐班制,如《唐六典》载:“凡京司文武职事官,每日于朝堂谒见……午而退。” “朝衙”即晨间集中处理政务、案件或议事的时段。

    来源:《唐六典·卷三十》(广雅书局影印本)。

  2. 考勤与惩戒

    官吏若缺席“朝衙”将受罚。如《唐律疏议·职制律》规定:“官人无故不上(衙)……一日笞十。” 体现古代行政管理的纪律性。

    来源:《唐律疏议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第215页。


三、文化意象与文学表达

  1. 诗词中的象征

    “朝衙”在古诗中常象征官场生活的规律性与束缚感。如白居易《城上》:“城上鼕鼕鼓,朝衙复晚衙”,以鼓声喻指官吏生活的刻板循环。

    来源:《全唐诗》卷四百四十六(中华书局,1960年)。

  2. 民俗关联

    衍生词“点卯”融入民间语言,泛指形式化的签到行为,如《红楼梦》第十四回:“卯正二刻,我来点卯。”

    来源:《红楼梦脂评汇校本》(清华大学出版社,2020年)第186页。


“朝衙”作为古代行政制度的缩影,既体现官僚体系的运作规范,亦承载文化层面对官场生活的观察。其释义需结合历史制度、文学语境及语义演变综合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朝衙”是古代中国官府行政制度中的特定时间概念,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朝衙”(拼音:cháo yá)指旧时官府在卯时(早晨5点至7点)进行的早间办公活动,即官员升堂处理政务的时段,与“晚衙”(下午办公)形成对应。

二、字义解析

三、历史背景

古代官府实行“两衙制”:

  1. 朝衙:清晨击鼓召集官员,处理日常案件、发布政令;
  2. 晚衙:下午再次办公,处理剩余事务。

四、文学例证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城上》诗中提到:“城上鼕鼕鼓,朝衙復晚衙”,通过鼓声描述官府早晚办公的规律性。

五、补充说明

部分资料将“朝衙”泛化为朝廷/官府的代称(如),但更主流的解释仍侧重其作为时间节点的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区分。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行政制度或诗词用例,可查阅《白居易集》或《中国历代职官辞典》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榜歌半月刊卑宫菲食扁豆采香路惨澹魑魅魍魉愁长殢酒除红捉緑刀斗大巽他群岛地方官地瓜对论多事之秋犯头凤环风人诗高河根头函秦宏豁怀思获印籍贯今语阚喝可奈馈飨雷惊电绕连云港僆子厉害伶丁粒食脔制庐宇弥补冥镪弥扇南戒内教坊暖律骈肩迭迹青汗齐事渠堑丧次桑业生死攸关慎敬实科田仆头脑冷静五材汙迹想度蚬壳小人家徙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