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伯牧的意思、伯牧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伯牧的解释

古代地方长官的泛称。语出《礼记·王制》“州有伯” 郑玄 注:“ 殷 之州长曰伯, 虞 夏 及 周 皆曰牧。” 明 方孝孺 《后乐斋记》:“匹夫而忧天下,无位而论世事,时俗以为狂而君子之所取也。以言乎位,内而公卿大夫,外而伯牧守令,禄丰者任荣,职要者忧重,匹夫固若无与焉。”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伯牧”是古代对地方长官的泛称,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历史时期有所演变:

  1. 词源解析
    该词源自《礼记·王制》中“州有伯”的注释。根据郑玄的考证,殷商时期称州长为“伯”,而虞夏(尧舜时期)和周代则称“牧”。两者合称“伯牧”,成为地方行政长官的代称。

  2. 历史演变

    • 殷商:州级行政长官称“伯”;
    • 虞夏与周代:同级别官员改称“牧”;
    • 后世引用:如明代方孝孺在《后乐斋记》中,将“伯牧”与“公卿大夫”“守令”并列,指代中央到地方不同层级的官员。
  3. 其他引申解读
    有观点将“伯”解为长辈、“牧”解为管理,引申为“引导民众的长者”,但此说法未见于权威典籍,可能是现代对字面的扩展解读。

  4. 现代应用
    作为人名时,“伯牧”被赋予谨慎、关怀等寓意,但属于现代姓名学范畴,与古义无直接关联。

该词核心含义指向古代地方行政官职,具体名称随朝代更迭变化,需结合文献语境理解。次要引申义缺乏权威支撑,建议以《礼记》郑玄注为基准。

网络扩展解释二

伯牧(bó mù)这个词是指古代中国传说中的一种神奇的神兽,形似牛,是神话中的一种守护神。它常常被描绘成一个身形庞大、威猛的动物,拥有强大的力量和神奇的能力。 拆分部首和笔画分别是牛(牜,3画)和木(木,4画),共计7画。 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神话传说和文化故事。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有许多关于伯牧的描写,它常常被描述为在山林之间游荡、守护百姓的神兽。 在繁体字中,伯牧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古时候汉字书写方式多种多样,书写习惯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关于伯牧的古代汉字写法可能有多种形式,但具体的写法没有确切的资料记载。 以下是关于伯牧的一个例句:当年,伯牧守护着这片土地,使得人们生活安定而祥和。 关于伯牧的组词,可以结合其他词语来形成不同的新词,例如:伯牧犀、伯牧羊、山伯牧守等。 近义词方面,可以考虑使用类似的词语,例如:牛头怪兽、神兽、庞然大物等。 反义词方面,与伯牧相对立的词可以考虑以普通的牛或其他寻常动物来表达,例如:普通的牛、普通动物等。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满足你的需求!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可以随时询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