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stablish one's virtue] 树立美德
施行德政;立德。 汉 刘向 《说苑·至公》:“ 孔子 闻之曰:‘善为吏者树德,不善为吏者树怨。’”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序志》:“是以君子处世,树德建言,岂好辩哉?不得已也!” 唐 白居易 《养竹记》:“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参见“ 树德务滋 ”。
“树德”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树德”指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强调个人道德修养与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核心包含两方面: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现代教育案例,可查阅《说苑》《养竹记》或树德中学校史资料。
《树德》这个词是由“树”和“德”两个汉字组成的,意思是培养和倡导良好的道德品质。
树(木+对)部首是木,总计五画。
德(彳+心)部首是彳,总计六画。
《树德》最早出自《诗经·国风·北山》:“皇雍维舟,树德以求佑。”意思是为了寻求神明的保佑,我们要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
《树德》繁体的写法为「樹德」。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多有变化,“树德”也不例外。具体写法可能因时代和作者而异,但总体来说,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与现在的略有差异。
1. 为了社会的和谐发展,我们应当树德立功。
2. 这位老师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以树德育人。
1. 树立(shù lì):建立、形成。
2. 德育(dé yù):道德教育,指对学生进行德性、良知等方面的教育。
培德、立德、养德、树品
破德、败德、弃德、失德
希望以上内容符合您的要求。【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