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庄子·天道》:“三军五兵之运,德之末也。”后因以“末德”谓战争。 晋 陆机 《饮马长城窟行》:“末德争先鸣,凶器无两全。师克薄赏行,军没微躯捐。”
“末德”是一个源自古代文献的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核心含义(战争相关) 源自《庄子·天道》的“三军五兵之运,德之末也”,指战争是德行的末端表现。晋代陆机在《饮马长城窟行》中沿用此意,如“末德争先鸣,凶器无两全”,将战争与道德层面的局限性联系起来。
二、引申争议(道德层面) 部分现代词典(如、2)提出“末德”可指“品德堕落至极”,但此释义未见于权威古籍注解,可能是基于字面(“末”为末端,“德”为道德)的引申解读,需谨慎使用。
三、使用场景
建议:若用于学术或古文解读,应优先采用《庄子》原义;若涉及道德批判,需结合具体语境并注明可能存在释义分歧。
末德是一个汉语词汇,指的是道德底线最低、品德败坏的状态或行为。形容一个人的道德败坏,无法无天,没有良心和人性。
末德的拆分部首为木,结构为左右结构。
末德的笔画数为9画。
末德一词来源于古代汉语,其中“末”表示末端、底部,表示负面、低劣的含义;“德”表示道德、品德。
末德的繁体字为「末德」,与简体字相同。
古代汉字中,“末”一词古时写作“朩”;“德”一词古时写作“徳”。
他的行为举止一贯末德,无法接受。
这个人一直以来德行高尚,从不沾染末德。
末德行为、末德之人、末德事迹、末德品行
恶德、恶行、品行败坏、道德败坏
高尚、道德、品德、品行端正
韛囊暴寇倍弃不方不置可否财政政策层盘虫眼叨飻独女,独女儿钝顔返步番芋丰泽该总寡弱归宗蛊佞国家裁判晦心家法讲殿旌引君贶累足成步流网龙飞凤舞旅社茫然若失没丝也有寸免职庙祏鸣于乔木难心丸闹酸款啪嗒乞伏萋毁青葱饶减如解倒悬弱孤山琛伤恫上平上赏扇坠筲子生长期摄事诗意寿民私贼踏斗铁砧网友伟仕物则恶紫夺朱乡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