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筲子的意思、筲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筲子的解释

竹制盛器。 潘漠华 《冷泉岩》:“玉蜀黍粉是用筲子盛了,给儿子提着走。”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筲子(shāo zi),是汉语中的一个名词,特指一种竹制或木制的盛物器具,主要用于淘米、洗菜或盛放食物。其核心特征为口大底小、深度较浅、容量有限,常带有提梁(把手)便于提携。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析其含义及用法:


一、核心释义与形制特征

  1. 基本定义

    指一种小型容器,传统以竹篾编织而成(故从“竹”字旁),后也泛指同类形状的木质或金属容器。其形制特点是敞口、浅身、平底,容积通常较小,民间多用于临时盛放粮食、蔬菜或杂物。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7年。

  2. 容量单位延伸

    因筲子容量有限,古时亦引申为计量单位,一筲约等于一斗二升(具体数值因地域、时代略有差异),常见于方言中对粮食的粗略计量。

    来源:《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


二、字源与历史演变


三、方言与地域文化

  1. 北方方言

    华北、西北地区称淘米洗菜用的筲子为“水筲”,强调其与水相关的用途(如:井边打水、冲洗食材)。

    来源:《汉语方言大词典》,中华书局,1999年。

  2. 西南官话

    四川、重庆等地保留古语用法,称“筲箕”为“筲子”,特指竹编滤器,用于沥干米饭、面条水分。

    来源:《四川方言词典》,四川人民出版社,2014年。


四、现代使用与延伸义


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7.
  2.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94.
  3. 段玉裁. 《说文解字注》. 清嘉庆刻本.
  4. 臧晋叔. 《元曲选》. 明万历刻本.
  5. 许宝华, 宫田一郎. 《汉语方言大词典》. 中华书局, 1999.
  6. 王文虎, 等. 《四川方言词典》.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4.
  7. 徐艺乙. 《中国民俗器具图谱》.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8.
  8. 胡朴安. 《中华风俗志》. 上海广益书局, 1923.

网络扩展解释

筲子的解释如下:

基本含义

筲子(拼音:shāo zǐ)是一种竹制的传统盛器,主要用于盛放食物或其他物品,如米饭、谷物等。其名称来源于竹材(“竹”字头)和声符“肖”的组合,属于形声字结构。

结构与用途

  1. 材质与形态:以竹篾编织而成,常见形状为圆筒形或筐状,底部封闭,顶部开口。
  2. 功能分类:
    • 饭筲:用于盛放主食(如文献中提到的玉蜀黍粉);
    • 水筲:类似水桶,用于打水或储水。
  3. 容量特点:因体积较小,古代常以“斗筲”形容才识或气量有限(如成语“斗筲之人”)。

使用场景

其他释义

部分资料提到“筲子”可能指代木桶(如“筲桶”),但该含义使用频率较低。

若需进一步了解相关成语(如“斗筲之器”),可参考古典文献或词典扩展阅读。

别人正在浏览...

按鹘败类百隧诚荩城曲存存大陆冰川稻泽澄澄斗耸恶心烦恶缘恶业刚石戈脚钩金舆羽狗蚤观场珪甑鬼阵头风汗马之劳黄花晚节佳儿佳妇简化字谏院骄庸积功姬汉赍赉急流境域金相玉质厥逆快硬水泥涟漪貍膏鸾裀马流满庭芳猛毅名动天下冥筌魔驼判署贫女陗陁青溪齐纨素跂行喘息觞奠疏贱瞳神雺雾仙音院仙洲小天使虾腰谢太傅犀函犀刻稀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