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上平的意思、上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上平的解释

(1).旧时书牍中遇尊称之词时,另行抬写,与上行齐平,谓之上平。《三国志·魏志·陈留王奂传》:“凡詔命、制书、奏事、上书诸称 燕王 者,可皆上平。”

(2).《切韵》、《广韵》、《集韵》等韵书,因平声字多,分为上、下两卷,称上卷为上平,称下卷为下平。 元 熊忠 《古今韵会举要·凡例》:“旧韵上平、下平、上、去、入五声,凡二百六韵,今依《平水韵》併通用之韵,为一百七韵。”

(3).汉语平声字的声调分为阴平和阳平两种。称阴平为上平,阳平为下平。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上平”的汉语词典释义

“上平”一词在汉语中主要有以下含义,依据权威辞书及语言学著作解释如下:

  1. 音韵学术语(指平声韵部的上卷)

    在传统韵书(如《切韵》《广韵》体系)中,平声字数量众多,通常分为上、下两卷。“上平”即指平声韵部的第一卷,包含东、冬、钟、江等韵目。与之相对的是“下平”。此划分仅为卷次区别,与声调高低无关。

    来源依据:

    • 《广韵》(全称《大宋重修广韵》):中国现存最完整的按韵编排的中古音韵书,明确将平声分为上平声(28韵)和下平声(29韵)。
    •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对“上平”的释义首项即为“音韵学术语。指平声上卷”。
  2. 方言含义(指上声)

    在部分汉语方言(如某些吴语、闽语区域)中,“上平”有时被用来指称“上声”这一声调。这是方言区对调类名称的特殊叫法。

    来源依据:

    • 《汉语方言大词典》(许宝华、宫田一郎主编):在记录方言词汇时,会收录此类方言特有的调类称谓。
  3. 古代称谓(指上中里的第一等)

    在中国古代某些历史时期(如唐代),曾将民户按资产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等。“上平”可指“上中”里的第一等,即“上上”。此用法较为古旧且特定。

    来源依据:

    •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在释义中亦收录此古义项,引证古代文献说明其作为户等名称的用法。

“上平”的核心含义集中在音韵学领域,指平声韵部的上卷;其次在方言中有指代上声的用法;另有古代作为户等名称的特定含义。

网络扩展解释

“上平”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古代书信格式中的特殊书写方式

指旧时书牍中遇到尊称词时,另起一行抬写,与上行文字齐平,以示尊敬。例如《三国志·魏志》记载的“凡诏命、奏事等称燕王者,可皆上平”。这种用法体现了古代文书礼仪的规范性。

二、韵书分卷术语

在《切韵》《广韵》《集韵》等传统韵书中,因平声字数量较多,编纂时分为上下两卷:

三、声调分类术语(方言或古音体系)

汉语平声字在声调演变中分为两类:


补充说明

  1. 成语含义的特殊性:提到“上平”作为成语表示“品行端正”,但这一用法在其他文献中较少见,可能属于特定词典的扩展释义。
  2. 日语翻译差异:日语中“上平”(じょうひょう)对应汉语的“阳平”,需注意语境区别。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韵部划分或声调演变,可参考《广韵》等传统韵书。

别人正在浏览...

蔼然仁者鲍酪布摆趁热打铁糍糕爨星促界澹薄宕出来悼灼大兴土木得而复失钓角都昙鼓断疟二仲犯声風篁嶺风中秉烛感戴莫名构怨挂锁国艰黑眼珠恢特护落胡夷鱼急脚子继嗣龟裂距破钜细侉大赖皮篮轝乐世燎坛乱萌没嘴葫芦暮春内水被发缨冠破巢完卵浅醉琼草奇文敧斜企咏取当傻敦敦守兼松笼馊臭讬踪万别千差榲桲文林乌压压乡佐小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