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勉力修身。语本《论语·里仁》:“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汉书·东方朔传》:“此士所以日夜孳孳,敏行而不敢怠也。”
“敏行”是一个源自《论语》的汉语词语,主要包含以下两方面的含义:
行动敏捷
指做事迅速敏锐,强调行动果断、善于把握机会。例如《汉书·东方朔传》提到“敏行而不敢怠”,体现行动力的重要性。
勉力修身
语出《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原意是告诫人们少说空话、勤勉修身。这一含义在汉典等高权威来源中被重点强调。
词源与演变
“敏行”由“敏”(迅速)和“行”(行动)组成,最初侧重修身,后衍生出高效行动的含义。宋代朱熹在《答王近思书》中仍沿用修身之义。
常见搭配
常与“讷言”连用,如“讷言敏行”,形容人言语谨慎但行动积极。例如:“他身上有底层人士讷言敏行的坚守”(例句)。
“敏行”既可指行动高效,更蕴含儒家倡导的修身哲学。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判断。
敏行是一个汉字词语,含义指的是行动迅速敏捷、反应灵敏。用来形容一个人在行为上敏感、敏锐,有较快的反应能力和执行力。
敏行的字形由"敏"和"行"两个汉字组成。
"敏"字的部首是"⺡"(心字旁),拼音是"mǐn",总共包含10个笔画。
"行"字的部首是"⾏"(彳字旁),拼音是"xíng",总共包含6个笔画。
敏行这个词来源于汉语,是一个现代汉语词语。它没有具体的繁体字形,只有简化字形。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敏行的写法可能与现代写法有所不同。具体情况需要参考古代文献以确定。
1. 他一向做事敏行,经常能够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决策。
2. 学习上要敏行,掌握知识和技能才会更快。
3. 她作为一名警察,要保持敏行的状态,随时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1. 敏捷:指行动迅速敏捷、反应灵敏。
2. 敏感:指对外界事物有较敏锐的感受能力。
3. 行动:指行为、活动的表现。
4. 行为:指人们的言行举止、行动表现。
1. 机敏:指反应迅速灵敏,机智过人。
2. 灵活:指行动敏捷、灵敏应对。
3. 机警:指反应敏捷、警觉性高,能够防范危险。
1. 迟钝:指行动迟缓,反应较慢。
2. 钝感:指对外界刺激不敏感,反应迟钝。
3. 慢行:指行动缓慢,没有快速的执行力。
俺家雹子辨囿笔顺博学不律不宁唯是布置常雨赤炜舂槀春娇触值翠管搭班儿等侪地球仪二禬子罚俸刚地阁下够数黄泥呼嚎灰骨回虑呼气髻发课励铿拊客座教授愦乱撩风颲颲龙准翁辘轳陆羽井蛮不在乎麪筒怒生飘溺皮船平辈跷车青鞋湫湄趋出散涣闪落省敛绳索蛇头蝎尾诗婢时阙探篹王范屋诛小性子心波信得及